正文 第121章 4 養腎防寒:冬季養生的重中之重(1 / 2)

第七篇第二章4 養腎防寒:冬季養生的重中之重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也當講“藏”。 由於人體陽氣閉藏後,人體新陳代謝相應降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冬季時節,腎髒機能正常,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即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產生疾病。因此,冬季養生重要的一點是“養腎防寒”,以下幾點是貫徹這一原則的要點。

1.調養情誌 動靜有度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水,藏精,在誌為驚與恐,與冬令之氣相應。《黃帝內經·素問·六節髒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心主火,藏神,隻有水火相濟,心腎相交,方可神清心寧。因此,在冬月閉藏之時,應調養心腎,以保精養神。《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們避免各種幹擾刺激,處於淡泊寧靜狀態,方可使心神安靜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給人以愉悅之美。

由於冬季朔風凜冽,陰雪紛紛,易擾亂人體陽氣,變得委靡不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冬天易引發抑鬱症,使人情緒低落,抑鬱寡歡,懶得動彈。這就要求在情誌養生方麵,應做到:在風和日麗的天氣到外麵曬太陽,堅持適度鍛煉和參加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注意動靜結合,動可健身,靜可養神,體健神旺,可一掃暮氣,精神振奮,充滿朝氣。

2.起居有常 心身安康

冬三月,應以斂陽護陰,養“藏”為原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清代石成金在《養生鏡》中告誡人們:“冬三月乃水藏閉澀之時,最宜固守元陽,以養真氣。”這就要求在起居方麵,做到作息有時以順乎自然規律。早睡以養人體陽氣,待日出後起床以養陰氣,有利於人體“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在穿戴睡臥上要注意防寒保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有“冬衣伸足臥,則一身俱暖”的名言,穿的內衣、棉襖、棉褲以純棉布為宜,和暖貼身,再套上外衣,可抵禦寒冷;冬季手腳易凍,外出要戴手套;鞋襪宜保暖透氣、吸濕性好,鞋底要防滑,腳暖則一身皆暖和舒暢。冬季北方多睡火炕,近些年來用電熱毯者日益增多,無論采取哪種,以溫度適宜為好。同樣,無論是用火爐、暖氣或空調,室溫宜18℃~20℃左右,切忌溫度過高,以免內擾陽氣,使之外泄,或積熱於內,形成陰虛火旺,痰熱淤血,至春就會發溫病、時病,或誘發宿疾複來。此外,冬令養生要特別注意節製房事,以固護陰精。

3.冬練三九 筋骨強健

“冬練三九”,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鍛煉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實踐證明,冬天怕冷,終日緊閉門窗,戀床、睡懶覺,或在空氣汙染的室內通宵打麻將、玩撲克,極易導致體質迅速衰退,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而長期堅持冬季鍛煉的人,耐寒力強,不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凍瘡等病,也是預防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