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0章 3 多事之秋,養肺調神緩減肅殺之氣(1 / 1)

第七篇第二章3 多事之秋,養肺調神緩減肅殺之氣

秋季,是一年中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碧空如洗、大雁南飛、金風送爽、萬物成熟的收獲季節。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作詩讚譽“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立秋之後天氣由熱漸涼,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秋季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麵的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1.調攝精神,遠離悲秋

進入秋天之後,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誌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

陳直說:“秋時淒風慘雨,草木黃落,年高之人身雖老弱,心亦如壯,秋時思往昔親朋,動多傷感,季秋之後,水冷草槁,多發宿患。”故秋季養生首先要調攝精神,使人心情愉快,盡享收獲碩果的喜悅。正像《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的:“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因此,我們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養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所以,秋季不妨去野外山鄉,登高遠眺,飽覽大自然秋花爛漫、紅葉勝火等勝景,一切憂鬱、惆悵頓然若失,愉悅和諧的情緒煥發出青春般的活力。

2.調和飲食,潤肺防燥

過了“秋分”之後,由於雨水逐漸少,空氣中的濕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秋季又是肺金當令之時,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口幹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症。

飲食養生保健的方法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因此,秋日宜多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黃瓜、西紅柿、冬瓜、湯、粥等。

3.健身鍛煉 動靜和諧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健身運動的好時期。麵對諸多的鍛煉項目,應因人而異,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健身操、八段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遊泳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和諧,動則強身,靜則養神,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需注意的是,喜愛耐寒鍛煉的人,從秋天開始,與天氣變化相應相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增強機體對多變氣候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4.早睡早起,以應秋候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形,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這就是說,在秋季三個月,秋風清肅,萬物收藏,起居調攝應與氣候相適應,才能避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侵害。

早睡以斂肺氣:秋季早睡,正合人體需求,又有安睡的條件,天氣涼爽,舒心爽身,經過一個少眠的夏天,正好借此以補償。秋季早睡,對於人體保健是有好處的,符合“養收之道”的。

早起“使肺氣清”:秋季,為肺所主。秋季正是肺氣旺盛之時,起來練氣功,或是鍛煉,都將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秋季早起,可接受大自然給予的美的享受,又有益於健康,獲得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