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第二章 做自然之子:順應自然,天人合一
1 做好春季養生保健,為健康夯實根基
《黃帝內經》稱:“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陽氣生發、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生機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然而,春天不但是流感、流腦等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而且冠心病、膽結石、肝炎、精神性疾病也常常容易在春天複發。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春季的養生保健,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當代名醫,養生方麵的最高權威專家張鍾也很注重春季養生保健,他認為,春季養生當注重以下幾點:
1.養陽氣
在春季和夏季,人們應注重對體內陽氣的保養。何謂陽氣?即通常人們所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若火力不足,就會出現畏寒、肢冷等症狀。春季保養人體陽氣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點是要“捂”,即俗話中的“春捂秋凍”,衣著方麵不要頓減,正如宋代著名病學家陳直所言的“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以免使人受寒”。體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
保養陽氣,還需多吃韭菜。韭菜,雖然四季常青,終年供人食用,但卻以春季多吃最好。正如俗話所說:“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中醫認為韭菜性溫,春季常食,最助人體養陽。
2.重養肝
中醫學認為,肝髒在五行中對應“木”,春季為草木繁榮的季節,故春季主肝。對此《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最好的詮釋。
林黛玉每至春分時節,屢發咳嗽、痰血之疾,這是由於黛玉多愁善感,自幼犯有肺癆宿疾。春天生發之際,再加上情懷鬱結,易造成肝氣鬱結,橫逆犯肺,引起痰血。
人體五髒之一的肝髒是與春季相應的。因為春天溫暖的氣候將會使人的活動量日漸增加,促使新陳代謝亦將日趨旺盛。因而,在人體內,無論是血液循環,還是營養供給,都會相應加快、增多,以適應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需求。中醫認為,這些均與肝髒的生理機能有關。若肝髒機能失常,適應不了春季氣候的變化,就會在以後出現一係列病症,特別是精神病及肝病患者,易在春夏之季發病。俗話說“菜花黃,癡子忙”。據統計,精神病發病率以3、4月份最高,這也是季節對機體影響的一種反映。中醫所說的“春宜養肝”的道理就在於此。
保養肝髒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肝髒的負擔。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也應在春季到來之時,按醫囑及時服藥。尤其精神病患者,在春天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大多數花粉的散落時期,有些人一接觸到鮮花就發生花粉過敏,輕者會出現眼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等症狀,嚴重者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喉頭水腫、蕁麻疹、神經血管性水腫等過敏病症。
所以春季應盡量少吃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飲食,有過敏史的人,盡量少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隨便去聞花草;外出郊遊時要穿長袖衣褲、鞋襪,並帶上脫敏藥物。
4.勤鍛煉
春天裏,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遂致體質虛弱,病患滋生。
《黃帝內經》裏還指出:“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形,以使誌生。”意謂春天人們應當晚睡早起,披散著頭發、舒展著形體,在庭院中信步漫行,可使智慧、靈感生發不息。這些都是古人春天養生的寶貴經驗,很值得現代人去認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