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第三章9 棄絕嫉妒,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東吳大都督周瑜具有大將之才,文韜武略,運籌帷幄。赤壁之戰,覆沒曹軍83萬人馬,曹操僅剩27人,敗走華容道。然而,也正是這位英雄,卻無大將度量,心胸狹小,嫉妒賢能,對才能高過自己的諸葛亮始終耿耿於懷,並屢次設計暗害。但周瑜的陰謀詭計,被諸葛亮一一識破。周瑜害人不成反害自己,落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在諸葛亮“三氣”之下,惱羞成怒,歎罷“既生瑜,何生亮”後,吐血而亡。
嫉妒的危害,我國的傳統醫學早就有過論述,《黃帝內經·素問》明確指出:“妒火中燒,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損,神氣渙失,腎氣閉寒,鬱滯凝結,外邪入侵,精血不足,腎衰陽失,疾病滋生。”
可見,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情緒形態,在嫉妒心理的影響下,人的身心健康就會受到損害。特別是那些心理素質較差的人,一旦受到嫉妒心理的衝擊,內心便充滿了失望、懊惱、悲憤、痛苦和抑鬱,有的人甚至陷入絕望之中,難以自拔。
現代心身醫學研究證明,有嫉妒心理的人,情緒往往處於焦慮不安、怨恨煩惱等消極不良的心境之中。這種消極不愉快的情緒,會使人的神經機能嚴重失調,從而影響到心血管的機能,進而導致心律不齊、高血壓、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神經官能症等心身疾病的發生。
那麼,怎樣才能消除嫉妒心理呢?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一個人的嫉妒心理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環境條件下逐漸形成的。所以,應通過自身的道德修養、自我控製、自我調節來校正。
1.將壓力變動力。將不服氣變為誌氣,使自己有一種競爭意識,把別人的長處作為促進自己發憤向上的因素。你比我好,我要比你更好,要不服輸。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去超過別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健康意識。這種意識表現得恰當,就會使自己的想法成為達到目標的動力,使自己的追求具有良知和道義。相反,總是想自己不如別人而隻會嫉妒,就會造成精神負擔,對自己和他人都起到不好的作用。
2.要看到自己的長處,發現自己的價值,這是培養自尊心、消除自卑感和嫉妒心理的有效方法。
3.不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精神支持,所以當你對一個人產生嫉妒的時候,不妨大度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誠懇地讚揚他。因為信任和友誼會使你感到充實,你也可以感受到 “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心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