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2 遠離猜疑,把“心窗”打開(1 / 1)

第四篇第三章2 遠離猜疑,把“心窗”打開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與陳宮一起逃至呂伯奢家。曹呂兩家是世交。呂伯奢一見曹操到來,本想殺一頭豬款待他,可是曹操因聽到磨刀之聲,又聽說要“縛而殺之”,便大起疑心,以為要殺自己,於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濫殺無辜。

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導致的悲劇。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曆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是卑鄙靈魂的夥伴。一個人一旦掉進猜疑的陷阱,必定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係,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生活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們總覺得別人在背後說自己壞話,或給自己使壞。有時我們自己也喜歡猜疑,看到別人說笑,便以為他們在議論自己,心裏就不痛快起來。喜歡猜疑的人特別注意留心外界和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別人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也會琢磨半天,努力發現其中的“潛台詞”。這種人心有疑惑,不願公開,也少交心,整天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由於自我封閉,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輸入和人間真情的流露,便由懷疑別人發展到懷疑自己,失去信心,變得自卑、怯懦、消極、被動。

因此,我們需要打開心靈的窗戶,這樣心才能夠通達,心靈的視覺才會清晰,對於一些事情也能看得更透徹了,如此再來了解“空”的道理,就能消化“有”的煩惱。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打開“心窗”,克服狹隘呢?

第一,要培養自己的自信心。

每個人都應當看到自己的長處,培養起自信心,相信自己會與周圍處理好人際關係,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這樣,當我們充滿信心地進行工作和生活時,就不用擔心自己的行為,也不會隨便懷疑別人是否會挑剔、為難自己了。

第二,要能夠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

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隻有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擴展思路,走出“先入為主”、“按圖索驥”的死胡同,才能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證實和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下自行消失。

第三,及時溝通,解除疑惑。

世界上不被誤會的人是沒有的,關鍵是我們要盡量消除誤會,如果誤會得不到及時解除,就會發展為猜疑;猜疑不能及時解除,就可能導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同你“懷疑”的對象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以便弄清真相,解除誤會。

第四,無視“長舌人”傳播的流言。

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才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劇。因此,當人們聽到“長舌人”傳播流言時,千萬要冷靜,謹防受騙上當,必要時還應當麵給予揭露。

第五,學會自我安慰。

一個人在生活中,遭到別人的非議和流言,與他人產生誤會,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不必斤斤計較,可以糊塗些,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煩惱。如果覺得別人懷疑自己,應當安慰自己不必為別人的閑言碎語所糾纏,不要在意別人的議論,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而且還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勝利,產生的懷疑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猜疑心理於人於己都會產生負麵影響,我們應該努力克服它,還給自己和他人一種好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