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第四章 掌握擊退疾病的“運動療法”,健康問題不求人
1 退步走,加強對小腦的鍛煉
我們習慣於向前走,但這使肌肉分為經常活動和不經常活動兩個部分,影響了整體的平衡。其實早在古籍《山海經》中就有了關於退步走的記載,道家人士也常以此法健身。
退步走與向前走使用的肌群不同,可以彌補後者的不足,給不常活動的肌肉以刺激。退步走可增強反向的活動力量,調節兩腳長期向前行走的不平衡狀態。倒行或倒跑可改變人體習慣性運動方向,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機體內乳酸等造成疲勞的物質的代謝,有利於消除疲勞。退步走可調節兩腳運動平衡,達到健身目的。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退步走可以鍛煉腰脊肌、股四頭肌和踝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從而調整脊柱、肢體的運動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長期堅持退步走對腰腿酸痛、抽筋、肌肉萎縮、關節炎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更重要的是,由於退步走屬於不自然的活動方式,可以鍛煉小腦對方向的判斷和對人體的協調功能。對於青少年來說,退步走時為了保持平衡,背部脊椎必須伸展,因此,退步走還有預防駝背的功效。
每天抽出一些時間來練習退步走運動,可以鍛煉身體的靈活性,並有效地增強膝蓋的承受力,是有效健身、提高身體抗病力的運動。在進行退步走運動時,姿勢一定要正確,否則會造成不良後果。具體而言,退步走的姿勢要求是:挺直脊背,腰中放鬆,腳跟要和頭成直線,膝蓋不要彎曲,雙手輕握,用4個手指包住大拇指,手臂向前後自由擺動,也可將雙手反握,輕輕叩擊腰部,步子大小可依個人習慣而定,但不要太大,放鬆自然,意識集中,目視前方,緩慢進行。
此外,在退步走時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進行退步走要注意安全,不要跌倒。
第二,鍛煉時不要一直向後扭著頭,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的效果,頸椎也吃不消。
第三,可以前後走交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