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4 運動養生四大原則(1 / 1)

第二篇第一章4 運動養生四大原則

運動養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國傳統的健身術五禽戲、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現代普遍應用的散步、慢跑、遊泳、舞蹈等運動都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但是不論應用哪一種運動方法來養生,都要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強調動靜結合

不能因為強調動而忘了靜,要動靜兼修,動靜適宜。運動時,一切順乎自然,進行自然調息、調心,神態從容,摒棄雜念,神形兼顧,內外俱練,動於外而靜於內,動主練而靜主養神。這樣,在鍛煉過程中內練精神、外練形體,使內外和諧,體現出“由動入靜”、“靜中有動”、“以靜製動”、“動靜結合”的整體思想。

2.提倡持之以恒

無論做什麼運動,都要持之以恒,如果半途而廢,是很難收到預期效果的。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誌和毅力的鍛煉。如果因為工作忙,難以按原計劃時間堅持,每天擠出10分鍾、8分鍾進行短時間的鍛煉也可以。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場鍛煉,在院內、室內、樓道內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廣播操、太極拳也可以。

3.舒適自然,循序漸進

為健康而進行的鍛煉,應當是輕鬆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充滿樂趣和豐富多彩的,這樣人們才願意堅持實行。因此,正確的鍛煉方法是運動量由小到大,動作由簡單到複雜。比如跑步,剛開始練跑時要跑得慢些、距離短些,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再逐漸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離。

4.運動適度,不宜過量

運動講求適度,如果運動過量,反而會使身體受損。在運動後若出現食欲減退、頭昏頭痛、自覺勞累汗多、精神倦怠等現象,說明運動量過大,超過了機體耐受的限度。一般來說,以每次鍛煉後感覺不到過度疲勞為適宜;也有人以脈搏及心跳頻率作為運動量的指標,若運動量大,心率及脈率就快。正常成年人的運動量,以每分鍾心率增加至140次為宜;而老年人的運動量,以每分鍾增加至120次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