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章4 對付感冒,食補最有效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十分常見的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每次發病多伴有以下一種或多種症狀,如鼻塞、流涕、流淚、頭痛、乏力、全身酸痛或咽喉疼痛,一般病程3~7天不等,如果伴發下呼吸道感染,病程可延長至10~14天。感冒看似是一種無關緊要的小病,實際上,對於某些人來說,卻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疾病,隨感冒而出現的並發症甚至會對生命產生威脅,因而對感冒不可麻痹大意。
一般認為,感冒是因為氣候變化、身體受涼、過度勞累、機體抵抗力下降,或通過呼吸道傳染等因素所致。除此之外,感冒還有其他誘發途徑。比如一些感冒是由於“吃”而引起的,諸如過多地食用高脂肪食物、肉類、乳製品、黃酒等,可降低體內的免疫細胞抗病毒能力,引起感冒;過多地攝入高鹽食物,可導致唾液分泌減少,使口腔黏膜水腫、充血、病毒增多,引起感冒;食用過多的高糖食物,可消耗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引起口幹舌燥,使免疫力降低,進而誘發感冒。
因此,合理飲食是一個既符合生理又可預防感冒的好辦法。以下介紹幾種預防感冒的飲食要求,供參考。
1.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兒童缺乏維生素A是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大誘因。美國科學家認為:維生素A是通過增強機體免疫力來取得抗感染效果的。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胡蘿卜、菠菜、南瓜、紅黃色水果、動物肝、奶類等。
2.適當多食堿性食物
健康人體組織和體液是呈弱堿性的,其pH值(酸堿度)為7.35~7.45,這種堿性環境不利於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如果pH值接近7,即為酸性體質,這時人會產生疲倦、記憶力減退,並且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因此,維持肌體的堿性環境,對防治感冒非常重要,而其決定因素是食物中所含元素的種類和數量,如肉食類、蛋、糖及穀物類含磷、硫、氯元素居多,屬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奶類、豆類等食品含鈉、鉀、鈣、鎂等元素較多,屬堿性食物。所以,適當多食堿性食物,對感冒的防治十分有益。
3.多吃富含鋅的食物
鋅元素是不少病毒的“克星”。在感冒高發季節,多吃些富含鋅的食品,有助於機體抵抗感冒病毒,因為鋅能直接抑製病毒增殖,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特別是吞噬細胞的功能。肉類、海產品和家畜含鋅豐富。此外,各種豆類、硬果類亦是較好的含鋅食品。
4.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維生素C能將食物內蛋白質中的胱氨酸還原成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是人體免疫大軍的重要成員——抗體合成的必需物質,故維生素C有間接地促進抗體合成、增強免疫的作用。各類新鮮綠葉蔬菜和各種水果都是補充維生素C的好食品。
5.多吃富含鐵的食物
體內缺鐵可引起T、B淋巴細胞數量和質量下降,吞噬細胞功能削弱,殺傷細胞減少等免疫功能降低的變化。而富含鐵的食物可使上述變化得到糾正,恢複機體抗感冒病毒的能力。此類食品有動物血、奶類、蛋類、菠菜、肉類等。但不宜偏多。
6.少吃海鮮魚類
鮐魚、金槍魚、沙丁魚、蝦、海蟹、海貝等海鮮魚類含有較多的組胺,有過敏體質的人吃了以後常發生過敏性中毒反應,出現皮膚潮紅、口渴、蕁麻疹、頭痛、頭暈、胸悶、呼吸困難等,同時能誘發感冒病毒的活力,引起感冒的發生或加重感冒症狀。
7.少吃高鹽飲食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有瀦留水分的作用,食鹽過多會使唾液分泌減少,同時唾液中的溶菌酶也會相應減少,有利於病毒在上呼吸道生長繁殖,容易引起感冒。而且由於鈉離子的高滲作用,使肌體上皮細胞受到抑製,喪失了包括分泌幹擾素在內的抗病毒能力,從而使感冒病毒有足夠時間進入細胞繁衍,導致感冒的發生。
8.少吃高糖飲食
糖有明顯的利尿作用,過量食糖後小便會明顯增多,導致體內缺水,引起口幹舌燥、咽喉腫痛、眼結膜充血等“上火”現象,使肌體抵抗力降低。同時,肌體為加速排泄糖在體內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不得不消耗大量的鈣和維生素B1等營養成分,致使體弱多汗,使肌體抵抗力下降而反複感冒。另外,有些人一患感冒、咳嗽就喜歡用冰糖蒸貝母或冰糖蒸梨,目的是清熱止咳,但甜食易生熱,使炎症久不消退,咳嗽也難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