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3 四氣五味,吃不好就會得病
藥物有“四氣”、“五味”之分,食物同樣有“四氣”、“五味”的不同,由於氣和味的特點而作用各異。
所謂“四氣”,即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性,“五味”即辛、甘、酸、苦、鹹,人食五味來調養身體,但如果使用不當,不但對人不利,反而有害。也就是說,飲食中的五味,吃好了對身體有益,吃不好還對人體有害,易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要知道食物禁忌的道理,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攝取食物,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寒性或涼性的食品,如綠豆、芹菜、柿子、梨、香蕉、冬瓜、絲瓜、西瓜、鴨肉等都有清熱、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對陽氣旺盛、內火偏重的人非常適宜。
熱性或溫性食物,如羊狗肉、辣椒、生薑、茴香等熱性或溫性食物,有溫中、散寒、補陽、暖胃之功,陽虛畏寒的人食之為宜,熱病及陰虛火旺的人就應忌食。
此外,食性還要與四時氣候相適應,寒涼季節要少吃寒涼性食品,炎熱季節要少吃溫熱性食物,飲食宜忌要隨四季氣溫而變化。
食物除五味外,還有淡味、澀味,習慣上把淡附於甘味,把澀附於鹹味。
辛味能行氣,通血脈。胃痛、腹痛、痛經患者,可以吃些辣椒、茴香、桂皮等有行氣、散寒、止痛作用的食物;外感風寒的人可以吃些有辛辣味的生薑、蔥白等食品;風寒濕痹患者則宜飲用白酒或藥酒,以辛散風寒、溫通血脈。
甘味有補益強壯的作用,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以及五髒虛羸的人比較適宜。甘還能消除肌肉緊張和解毒,但甜食不能過量攝入,否則易發胖。
酸味能增進食欲、健脾開胃、增強肝髒功能,提高鈣、磷的吸收率。久瀉、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虛汗、尿頻、遺精、滑精等患者宜食用。
苦味具有清泄、燥濕的功能,適宜熱證、濕證病人食用。比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佐餐,能達到清熱、明目、解毒、瀉火的效果,適宜熱病煩渴、中暑、目赤、患瘡瘍及癤腫的患者。茶葉苦甘而涼,能夠清利頭目、除煩止渴、消食化痰。
鹹味能軟堅散結、潤下,對結核、便秘患者比較適宜,而具有鹹味的食物,多為海產品和某些肉類。如海蜇味鹹,可清熱、化痰、消積、潤腸,對痰熱咳嗽、痰核、痞積脹滿、小兒積滯、大便燥結者最為適宜。海帶味鹹,有軟堅化痰的功效。豬肉味鹹,滋陰潤燥,適宜熱病津傷、燥咳、便秘的人食用。
可見,食補要根據人體陰陽偏盛偏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補,以達到調整髒腑功能平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