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心髒循環係統病理常識與預防治療(7)(3 / 3)

2.常用中成藥:人參歸脾丸(由人參、當歸、白術、黃芪等組成)有補益氣血,健脾養心的作用,適用於心脾兩虛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體倦乏力等;人參補心丸(由人參、丹參、當歸、遠誌等組成)有益氣養心,補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心煩不安,失眠多夢,健忘等;人參養榮丸(由人參、白術、當歸、熟地等組成)有益氣養血,強心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心脾不足,氣血兩虧所致的心虛驚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食少便溏等;天王補心丹(由人參、丹參、麥冬、酸棗仁等組成)有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心陰不足,心血虧損所致的虛煩少眠,夢遺健忘,心悸怔忡等;黃芪生脈飲(由黃芪、人參、麥冬、五味子等組成)有益氣養陰,強心補肺的作用,適用於心肺兩虛,氣陰不足所致的心慌氣短,神疲乏力,脈細弱無力等;補心氣口服液(由薤白、人參等組成)有補益心氣,理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心氣虛損所致的心悸氣短,頭暈乏力等冠心病患者。

胸前叩擊的保健

叩擊胸部是一種胸外的機械性刺激,這種較強的刺激可以激發心室搏動,使已經停止跳動的心髒恢複功能。

具體方法是,術者站在病人的右側,以緊握著的右拳敏捷而有力地向病人的心前區猛擊兩下。心前區的部位在胸廓正中稍偏左第三、四肋間,叩擊時需有力,但也不宜過猛。

發現心髒驟停的病人時,應當立即進行胸前叩擊。這是搶救的第一個步驟,進行得越早越好。如果心髒停搏已超過一定的時間,已不能使心肌再發生有效的收縮時,捶擊胸部即無效。如果已叩擊二次無效時,就不要再叩擊了,應當馬上開始采取心髒按壓(按摩)等複蘇措施,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體育醫療

(一)醫療體育的作用

慢性心功能不全多發生在慢性器質性心髒病的基礎上,按其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四期。代償期:無自覺症狀,對一般體力活動能適應,僅在過度勞累或劇烈運動時才有心悸和呼吸困難。心功能不全一級:輕度體力活動時無不適感,中等體力活動時出現疲勞、心悸、呼吸困難,心髒常有輕度增大。心功能不全二級:靜息時無不適感,輕度體力活動時迅速出現疲勞、心悸、呼吸困難、心髒中度增大、下肢浮腫。心功能不全三級:靜息時也有呼吸困難和心悸,心髒明顯增大,肢體顯著浮腫。醫療體育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發展代償機製而改善血液循環。影響血液循環的因素有四條,一是心肌運動;二是血管狀態;三是呼吸和肌肉;四是關節活動度和代謝水平。心功能不全時,心髒活動這一環節削弱,須盡量發揮其他三環節的作用以作彌補。適當的體力活動能改變血管狀態(末梢血管擴張,血流重新分配);呼吸和肌肉、關節的活動可促進血液回流,加速血液循環;體力活動又能改善心肌和骨骼肌的代謝,提高其對血氧的利用能力。通過以上因素的綜合作用,可減輕淤血,降低心髒負擔,改善自覺症狀。對代償期和心功能不全一級的患者,謹慎地進行定量鍛煉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髒對體力活動的適應能力。

(二)醫療體育的方法

1.醫療步行:對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實施醫療步行是最好的鍛煉方法。步行時下肢大肌群交替收縮和鬆弛,發揮唧筒樣作用,有助於血液回流。平地步行一般從200米開始,根據心功能情況逐漸增加,最多不超過2000~3000米。最初用慢速(60~80步/分),以後用中速(80~100步/分)。情況好轉後可增加斜坡上步行,包括上、下坡,其距離、速度、休息次數和時間的掌握一定要在醫生的醫務監督下進行。據觀察,醫療步行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功能貯備。

2.醫療體操:進行醫療體操時以放鬆的、幅度較大的四肢運動為主,輔以簡單的轉體、側體運動。可徒手或帶體操棒、球做操,中間穿插呼吸體操和步行,不宜做腹肌練習和抗阻練習,以免憋氣而加重心髒負擔。

3.傳統的醫療體育:太極拳對改善末梢循環,減輕神經官能症狀及改善全身健康有一定作用。氣功宜用放鬆功,不拘姿勢,但求舒適、放鬆、安靜。一般多用扶手、靠背的舒適坐姿,呼吸自然即可,每天練功2~3次,每次10~20分鍾。據觀察,心功能不全患者練功後末梢循環改善,手足有溫暖感,心率減慢,頭暈氣促減輕,自覺症狀好轉。

4.其他活動:如騎自行車、乒乓球、羽毛球等,也可根據患者的心功能,適當選擇進行。

(三)注意事項

對慢性心功能不全進行醫療體育時,應先了解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功能分級。根據其運動功能試驗結果或對臥床、坐椅、步行、上坡、上樓、騎自行車等日常活動的反應(疲勞感、心悸、呼吸困難等)製定其心髒對體力活動的適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