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1 / 1)

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在線

作者:柏小明

初中階段的文言文閱讀是整個中學階段文言文閱讀的基礎,是學生積累各類實詞、虛詞和句式的階段,也是學生文言文閱讀語感形成的初始階段。因此,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一定要根據以上實際情況來進行,要加強誦讀,培養學生語感,重視積累,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然而,在實際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一部分教師沒有注意到這些問題,致使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向出現了偏差,影響到了教學效果。下麵我就來談一談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要重視文言文的朗讀

傳統的語文教學比較重視朗讀。在古代的私塾中,先生傳授知識主要靠口口相傳,即一句一句地教學生讀課文,而先生自己也經常搖頭晃腦地範讀。在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此有很詳細的描述:“先生自己也念書”“隻有他還大聲朗讀著”“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拗過去,拗過去”。新時期,語文教學中朗讀仍是主要內容,學校裏的讀書聲也成為那個時代的特征。但是後來隨著課程的改革、教育的發展,有一部分教師在應試教育的作用下,逐漸忽視了對文言文的誦讀。他們在教授文言文時,往往把文章逐字逐句地拆解開,進行條分縷析式的講解;或者以文章為基礎,設計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埋頭於題海中。

為什麼要注重文言文的朗讀呢?

宋代哲學家、教育家朱熹說得好,“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後,理自見得”“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由此可見,多讀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意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明多讀對寫作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背誦

新課標對學生背誦文言文是有要求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背誦,要把誦讀和對文章的理解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在誦讀的時候,要幫助學生弄懂文中詞語和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隻有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教學,才會增強學生的語感,才有利於學生背誦。有些教師認為,如果學生對課文理解不了,先死記硬背下來,也是不錯的方法。殊不知,這種囫圇吞棗的方法,不但不利於課文背誦,而且會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要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疏通字詞和理解句式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可以對這些字詞重點進行講解。但是,字詞理解並不是學習這篇文章的目的,學習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理解課文,是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有的教師往往把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作為學習文文言文的目標,這種做法在初三階段是可行的,但在初一、二階段就是本末倒置了。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教師在台上講得津津有味,而學生在下麵聽得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學生不但對這些詞語理解不了,還會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反感情緒,繼而影響教學效果。

當學生的文言詞語積累到一定量後,才可以對重點字詞進行歸納、梳理。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階段,也是對學生今後的人生影響最大的學習階段,同時也是學生最易對文言文產生困惑的階段。我們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為學生高中階段的文言文學習積累豐富的詞彙,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