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教學中,誦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誦讀是理解的基礎。誦讀文言文時要讀出音韻和節奏。比如,長句的斷句要正確,朗讀的節奏要緩急適當,朗讀的語氣、語調和語速要得當,感情把握要準確等。
2.寫法賞析
古代文人所寫的詩文,無論是立意、構思、用典、謀篇、布局、遣詞造句還是敘事、寫景、記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麵都各有特色,他們尤其重視文章的意境、結構和語言。中學生通過文言文學習,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對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情感品味
清人薛雪在他的《一瓢詩話》中說:“暢快人詩必瀟灑,敦厚人詩必莊重,倜儻人詩必飄逸,疏爽人詩必流麗,寒澀人詩必苦瘠,豐腴人詩必華贍,抑鬱人詩必淒怨。”所以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
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上引領學生通過文學作品去了解作者思想,品味作者情感,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也能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熏陶。
三、設計拓展延伸作業
語文作業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表述也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好的作業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形成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文言文教學中,除了應包括對文言字詞的落實,我認為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設計作業。
1.拓展閱讀
所謂拓展,就是從語文課本內向課本外的適當延伸。然而有很多人認為拓展閱讀就是對類似文章進行閱讀,這裏的“拓展”指的是在閱讀課本範文的基礎上,嚐試去讀該作者同一時期的其他作品。
教師要以課本中的文章為範例,引導學生課後拓展反思,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並最終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
2.模仿寫作
學習文言文能提高我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我國當代許多著名作家正是因為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能夠靈活運用古典文學裏固定下來的詞、短語或名句,才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成為文學大家的。
(1)模仿語言
文言文言簡而意豐,具有一種典雅美。記得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寫人的作文,有個學生寫到“懷師者誰?乃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是也!先生學識淵博,實是吾輩之楷模,其弘法救世之精神,亦當人人共仰……”他在寫這篇文章時就運用了文言的筆調寫作,文風淳樸,語言典雅,在眾多千篇一律的作品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2)模仿寫法
我在教學《五柳先生傳》後要求學生寫篇小傳。有位學生就模仿了此文的結構,先敘述後議論,用文言的筆調給自己作傳“……陳浩者,人稱江湖奸商,以其常於寢室販賣零食且善抬價而得名。”文章的結尾模仿了《馬說》“其真為江湖第一奸商耶?其真不為奸商也於”。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設計最佳的課堂環境去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進入古典文化的世界,設計恰當的課外作業,著眼於“讀文言、曉曆史、通古今、修其身”,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