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學會快樂寫作

讀寫指津

作者:孫麗

寫作本應是一種樂趣,然而,現在許多學生卻往往“談作文色變”。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很大原因在教師,正是教師教學理念上的誤區和教學方法的不當導致了這一尷尬現象的出現。

要想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就必須遵循作文教學的規律和根本。“文由心生”,即作文應該貼近生活,尊重生活,並高於生活本身。然而,我們的作文教學卻背離了這一初衷,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引導學生為作文而作文,甚至為了應付考試而作文,忽視了作文的根本——童真和心靈的呼喚。我認為,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就可以使學生快樂地寫作。

一、要做到典型引導,正麵鼓勵

作為教師,我們要用包容的心態和欣賞的眼光去對待學生。對於學生的習作,要堅持以鼓勵為主的原則,要對學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讓學生打開內心世界的大門,讓其真情實感在作文中流露出來。教師的讚美,可以點燃學生作文的興趣,幫助學生掀開作文的神秘麵紗,讓學生覺得作文並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從而消除寫作的畏難情緒。

二、要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

寫作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許多學生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語言枯燥無味。究其原因就在於學生缺少素材,沒有“真事”,缺乏“發現”。那麼,素材在哪裏呢?事實上,素材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裏。隻要我們留心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值得可寫的素材。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有:一是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如趙安琪寫的日記《我的母親》;二是關注時事新聞、國家大事等,如梁蕭睿寫的《藏在深海中的秘密》,內容是有關MH370失聯客機的搜救工作的。在結尾處,她寫道:MH370航班的行蹤至今仍如迷霧般籠罩在人們心頭,不管有多艱難,我們都不會放棄心中對你執著的思念和對那蔚藍深海中秘密的探尋。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鮮活的事例,隻要留心生活,寫作素材就無處不在。

三、要注意作文素材就在課文裏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常常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學生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通過閱讀教學為學生的寫作鋪路。我通常選擇恰當的、典型的課文作為學生學習寫作的例文,並根據所選課文的內容、特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才能做到描寫生動、豐富、細膩,議論有說服力等。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就是我們作文的素材,關鍵在於教師能否善用、巧用。如趙安琪在作文時就引用了胡適《我的母親》中的一段話“如果我學會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會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還大膽仿寫冰心有關母愛的名言:“母親啊,曾經是我這朵紅蓮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的荷葉,我正開得鮮豔、多彩;現在就請來到我的懷裏,讓我為您擋一擋風,遮一遮雨吧!”

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其寫作興趣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眼睛、用心靈去觀察社會,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醜,再用心去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教師還要與時俱進,注意更新觀念,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捕捉他們生活的熱情和興奮點來實施作文教學。學生有話寫、容易寫、樂意寫,作文教學也就有出路了。

寫作是簡單而快樂的事,我們應把這份簡單的快樂還給學生。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轉變教育理念,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山東省肥城市實驗中學語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