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元素:耳目一新的體驗(2 / 3)

星巴克還根據中國傳統飲食文化,陸續推出了一係列具有中國元素的產品,包括:星巴克月餅、星冰粽、芒果雞肉卷、抹茶星冰樂以及一些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做的商品,如生肖儲蓄罐、生肖馬克杯等。此外,星巴克還推出了一款采用中國雲南咖啡豆的星巴克鳳舞祥雲咖啡。這些產品為星巴克增添了一抹傳統的中國風味,也以其創新的方式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店麵設計中的“中國元素”

除了產品設計,星巴克在門店設計方麵也不斷地加入中國元素,力求更好地融入本土市場,使顧客更有家的感覺。例如:北京前門店、成都寬窄巷子店、深圳LOFT店和福州的三坊七巷店等,這些設計優美、風格獨特的門店在當地都廣受消費者的歡迎。

星巴克福州三坊七巷店(見圖2)占地200平方米左右,如果不看招牌,根本看不出它就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咖啡店。門店與周圍古香古色的明清曆史街區恰到好處地融為一體,同時又能在細節上凸顯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風格。這座雙層木質結構建築,門前綠樹掩映,窗格古雅精致,大門口高高掛起兩串大紅燈籠,門楣黑漆匾額上用行楷金字寫著 “星巴克咖啡”,儼然一派中國茶館的模樣。走進店內,盡管空氣中散發著咖啡的香味,但目光所及之處又都是韻味十足的中式家具:條桌、板凳、幾案、多寶格無不充斥著濃鬱的福州本土氣息。多寶格上陳列著茶壺、茶杯以及印有福州風物的馬克杯;牆上則懸掛著福州城不同時期的老照片;建築背麵別出心裁地用福州油紙傘作為裝飾。可以看來,整個店麵的設計最大限度地融入了福州本地文化元素。

而星巴克北京前門店(見圖3)帶給顧客的則是另一種“中國風體驗”:古雅的格窗映襯著雄偉的正陽門,中式幾案前擺放著西式咖啡,古樸雅致的前門大街街口,醒目的美人魚標誌與正陽橋牌坊相映成趣。中國古典樣式的建築風格,灰色牆麵上夾雜著華麗的雕梁畫棟,紅色的窗欞,綠色的牆磚,充盈著古典詩詞的意境,這一切將星巴克與周圍的百年老字號們融為一體。顧客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星巴克通過咖啡這一載體傳遞著的濃厚的中國文化。

“寬窄巷子,最成都”。成都人生活閑散、追求享受,而寬窄巷子則是成都休閑文化的發源地。青磚黛瓦,四合院落,高門樓、花牆裙,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有北方民俗文化的內涵。這裏至今仍遺留著“老成都”的風韻。就在這古老的寬窄巷子裏,精致的中國式雕花,還有成都味道的竹椅,時尚休閑的星巴克文化和久經曆史風塵的寬窄巷子相互交融,無論是前衛新潮的年輕人,還是唏噓懷舊的老顧客,都可以從中嗅到老成都的歲月痕跡(見圖4)。

單從以上三間門店的設計,我們已經不難看出星巴克在中國元素運用上的獨具匠心,並且感受到星巴克希望通過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在與顧客溝通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他們的消費心理,更好地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為其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本土品牌成功運用“中國元素”

與跨國公司紛紛製定本土化策略相反,許多本土企業對中國元素一直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而且由於中國消費者通常會有一些崇洋媚外的情節,本土企業常常通過各種途徑(例如:起個洋味十足的品牌名,聘請西方的廣告代言人)希望將自己的產品或品牌與洋品牌沾上親緣,達到“安能辨我是中西”的目的。但有的時候,正確地解讀中國文化,對本土企業來說,尤其是在其打算開拓國際市場之際,也同樣可能意味著機遇。讓我們來看看下麵幾個成功的案例。

對於那些年紀稍大的人來說,“飛躍”、“回力”、還有“解放鞋”都是些充滿了回憶的牌子。誰會想到,改革開放後漸漸被耐克、阿迪達斯取代的老牌運動鞋,突然有一天乘著複古之風在歐美的市場上搖身一變,變成了時尚潮品,登上了大雅之堂。於是“飛躍”有了它的英法雙語網站,有了它的洋名字“Feiyue,意為Flying forward(向前飛)”,而它的售價也從幾十塊人民幣飛升至50歐元到120歐元不等。同樣在歐洲大紅大紫的“回力”已經改名“Warrior(勇士)”,甚至引來海外華人為它著書立說。而解放鞋的命運轉折點來源於住在上海的Ben Walters,他創建的OSPOP公司保留了傳統“解放鞋”的經典模樣,並對鞋進行了部分重新設計,使之更加舒適牢固,還在鞋上加了一個明顯的工字標誌。原本售價低廉的“解放鞋”結合全新的時尚設計,搭配其本身樸實、閑適的特質搖身一變成為歐美時尚人士的新寵,它的標價也升至76美元。細想之下,不可否認其中文化魅力的因素,民族個性的保持和文化融合的趨勢可以很好地在某個產品上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