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專利訴訟:IT業另類競爭武器(3 / 3)

對蘋果而言,對三星的訴訟決心來得更加艱難,因為三星不僅僅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蘋果最重要的供應商:蘋果iPhone和iPad的許多重要元器件皆由三星共同設計或生產,而同時蘋果也是三星的第二大客戶。為此,蘋果還處心積慮地進行了相關的準備,為其下一代的處理器芯片尋找了一個新的供應商——台積電。與諾基亞的官司也接近尾聲,一切準備妥當了,蘋果決定出招。

可見,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遠遠超過因合作而建立的友誼,這就是基本的遊戲規則。而訴訟隻是另外一種商業競爭的手段而已,不同的是它披著法律的外衣。

麵對安卓係統的強大競爭,蘋果起訴HTC和三星而避開安卓的老板穀歌,實際上也反應了兩個問題:一方麵三星和HTC是一線交鋒的直接競爭對手,它們帶給蘋果的痛苦更為直接、更為真切;另一方麵,穀歌雖是幕後老板又第一時間表示了對HTC的支持,但畢竟隔了幾層所以更難對付。況且安卓在全球範圍產業鏈已經形成,它在全球範圍內全麵超越iOS也已經是大勢所趨。更為重要的是,安卓是穀歌的安卓,是穀歌布局移動互聯網的戰略性棋子,蘋果和穀歌之間的競爭格局已經不可逆轉,該出手的時候相信穀歌絕不會手軟。

如果說有人樂意看到這部專利商戰片,那應該非微軟和諾基亞莫屬。因為微軟和諾基亞的Windows Phone產品正需要時間來獲得市場的認可,如果能夠通過專利訴訟來打擊眾多安卓智能手機廠商,二者將坐收漁翁之利。況且,史蒂芬·埃洛普已經表示,與蘋果和解協議的達成將有助於諾基亞在移動通信市場中進一步探尋專利授權機會。

專利訴訟的四點啟示

在IT領域,幾乎所有的知名企業都曾卷入過專利訴訟。2011年4月28日,華為宣布在德國、法國和匈牙利起訴中興,稱對方侵犯華為的專利權和商標權。第二天,中興起個大早,在中國針對華為侵犯中興通訊第四代移動通信係統若幹重要專利遞交了訴狀。專利訴訟在國際上雖然已經司空見慣,但要學到中興、華為的從容與淡定,國內企業還需要增強專利意識。從蘋果、三星和HTC之間的專利之爭案例的分析至少帶給我們四點啟示。

第一,專利訴訟不可避免,一旦企業的發展觸碰了市場既得利益者的忍耐底線,它們就會搬出專利權的武器遏製對方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訴訟絕不是壞事,它實際上是對企業市場地位的一種非常正式的認可,因此不必恐慌,隻要律師費花夠了,總會找到應對之策。因此,中國企業一旦在國際市場上迅速成長並對其他競爭對手形成威脅,就應該提早準備,否則就會像HTC一樣,事到臨頭花3億美金買一個賬麵資產為-900萬美金的S3 Graphics公司,引得資本市場一片嘩然。

第二,增強專利意識,積極申請專利。各廠商每年都會大量投入研發費用,多多少少都有些獨到之處,這些重要的知識財富應該從法律意義上積累和保護起來,成為公司核心資產的一部分,為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保駕護航。因為,說不定到什麼時候,其中的某個專利就成了驅魔消災的救命符。

第三,到國際市場去積累“鬥爭經驗”。在中國市場,對專利的重視和使用遠不如國際市場多,因此,要習得專利鬥爭的經驗,就要走向國際市場,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必修課之一。像中興和華為一樣從被動應訴到積極進攻,與愛立信等高手在全球市場過招,進步更快。

第四,要轉變觀念,將專利權納入企業的競爭策略中來統一管理,因為在信息傳播速度更快、技術更透明的今天,產品和技術能夠給企業帶來的領先優勢將更加短暫,而專利是延長這種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隻有熟悉專利權這一另類的商業競爭規則,才能更好地延長產品和技術的領先優勢,才能從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中獲得回報。

(編輯:馬可[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