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生集團K12階段數字化教材開發策略
國際觀察
作者:張淩
摘要通過研究培生集團K12階段的數字化教材開發的現狀,結合它的工作方針和理念,總結其數字化教材的特點,從而得出培生集團在數字化教材開發過程中可供我國數字化教材開發借鑒的主要經驗。
關鍵詞培生集團;數字化教材;教育技術學;交互性
中圖分類號:G4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0-0119-02
教材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它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信息、符號、媒介[1]。傳統的教材是紙質文本,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各種媒體相繼被融入教學設計之中,數字化教材的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新的媒介定義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需要全新的教材產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全球知名教育出版集團培生集團(Pearson)在數字化出版業務上取得的成功值得細致推敲。
培生集團是世界領先的教育出版公司,提供各類教育資料、技術、評價和相關的服務給教師和學生。“Always Learning”是其公司業務的重要理念,在這個整合營銷傳播的時代,他所有的產品和服務無不凸顯這一特點。他的教材開發不僅僅限於書本或者網絡資源,其所有的服務被高度整合成為一種能讓人們高效完成學習和教學的解決方式售賣。
1 以付費思想為前提,發展數字化教材
培生集團把自己定義為一家學習公司,除學校教育以外,公司立足於幫助離開學校的人們學習基本的知識和一些工作技術。通過把媒介技術運用到產品開發中,管理整個學習過程,為學習提供支持。
網絡技術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對於超鏈接的虛擬世界中的東西應該免費的思想充斥著世界,對版權缺乏有力的保護,使得依托於網絡的服務缺乏健康的盈利模式。但培生集團一直堅信網絡收費模式的合理性以及可實施性,認為出版是一種商品,應該找到方法讓自己的商品能夠達到更廣泛的地方,同時能夠讓更多的受眾更輕易地得到,網絡正是最合適的載體[2]。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培生集團致力於開發基於網絡的數字化出版物。2010年,隨著終端的兼容性提高和一批對高質量的數碼閱讀材料需求的受眾的出現,培生集團的數字化教材開始快速發展。在培生集團的教育公司的業務中,電子書(eBook)和現有的數碼學習平台eCollege、Mylab的需求增長迅速,在2010年更發生爆炸式的增長。
2 以教育技術學整合數字化出版
“整合”的觀念浸入到這個時代的方方麵麵。數字化教材如果與傳統教材割裂,也難以成功。培生集團以學習的全過程為主線,將教材的數字化出版置於學習、教學、課程體係之中。要整合數字化出版業務,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容納這些新的業務的理論和實踐體係。這一工作體係就是教育技術學。培生集團提出要把自己從教材出版商轉化為教育技術和服務的提供商[3]。
21世紀的教育應該依賴於課程的整合性方法,它融合了核心的教學目的、跨學科的主體、必要的技能、教學方法,整合了現代的教育學、技術、資源和實際工作環境,以幫助學生準備應付現代生活[4]。作為教材出版商,原來僅僅把產品售賣給教育服務機構,現在卻提供服務幫助教育機構和他們的學生成功。這意味著公司更加直接地參與到學習過程,與結果更加相關。一旦把教育技術學的相關理論作為數字化出版的指導,在有效的盈利模式下,公司麵對的是一個亟待開發的廣闊的產品線。學習和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人們所需要的一切內容、服務、支持都可以被做成數字服務包提供給用戶,如學習能力的測評、學習計劃的製定、學習實例和學習結果的評估等。在學習過程中,公司的產品既是教材,也是教師,它靈活地參與到變化的學習過程中,為學與教的雙方提供有力的決策參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