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項目驅動的學員工程實踐能力培養(1 / 3)

基於項目驅動的學員工程實踐能力培養

實踐·實訓

作者:蘇立軍 齊曉慧

摘要針對自動控製原理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基於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探討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應用到自動控製原理教學的具體措施,並指出改進的方向。

關鍵詞項目驅動;教學模式;自動控製原理;實踐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0-0117-02

隨著自動化技術日益深入到各個領域,自動控製原理課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幾乎所有的電類和非電類的工程技術學科都會開設該門課程。電類專業的學員一般在大三第二學期開設,包括60學時理論課和20學時實驗課;非電類工程技術的學員在大三第一學期開設,為40學時理論課。自動控製原理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控製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員對控製係統的分析設計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1]。

1 自動控製原理教學現狀分析

自動控製原理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工程實踐性均較強的專業基礎課,其特點是內容豐富、理論性強、涉及知識麵廣、比較抽象,並且對學員的動手能力、工程實踐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具有一定深度和學習難度。“課堂講授+驗證性實驗”的傳統教學方法很難提高學員的工程實踐能力,同時也限製了學員對自動控製技術的理解深度。

筆者在自動控製原理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課堂講授+驗證性實驗”的傳統教學方法主要存在的問題體現在以下3個方麵。

1)學員學習興趣較低。自動控製原理理論性強,抽象難懂,而且很多知識是以工程實踐應用為背景的,如飛行器姿態控製和直流電機調速控製等。學員在缺少相關應用背景和工程意義的前提下,直接麵對抽象的公式,學習過程具有很大的難度。另外,大部分教材中重點闡述自動控製的理論知識,而對具體的應用實例介紹較少或是實例不夠形象,學員被局限於大量沒有具體應用背景的抽象的數學公式中,難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

2)理論實踐脫節嚴重。自動控製原理是指導工程實踐的理論知識,傳統教材中大多缺少相關的應用實例,學員主要依靠自動控製原理相關實驗培養工程實踐能力。而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實驗主要是驗證性實驗,目的是對課堂上講授的部分知識點進行驗證,缺乏係統的應用自動控製理論的學習環境。學員在驗證性實驗中很難學習到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的工程思想,也無法進一步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將所學理論知識真正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驗證性實驗的教學效果很有限。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即使是平時學習比較優秀的學員,在實驗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也不能靈活運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解釋。

3)學員不能主動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絕大部分學員通過自動控製原理課程的學習,都能建立起一定的控製思想,但是對知識的理解還遠遠不夠深入,也缺乏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鍛煉。因此,絕大部分學員在工程實踐中遇到問題以後,偏向於從自己感性的想法入手,不能有意識地運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踐問題。

基於對以上問題的思考,筆者認為,自動控製原理課程屬於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過於注重學員在理論層麵對知識的理解,而忽視了對學員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造成了學員在麵對一堆抽象的公式時,沒有太大的興趣,迫於考試壓力,將知識“死記硬背”,對知識的理解和體會都不夠深入。由於沒有培養學員運用知識能力的教學實踐,缺乏實踐環節的鍛煉,所以學員在真正麵對一個工程實踐問題時,很難有意識地、主動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結果就造成了學員工程實踐能力較差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