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遏製”做法
軍事學說提出“非核遏製”後,俄軍會采取一係列措施來適應這一戰略需要。
加強軍隊整體建設
由於“非核遏製”戰略涉及麵廣,對俄軍的整體要求會大大提升。為此,俄軍將不斷加強整體建設,提高軍隊的綜合素質和作戰能力。在部隊教育方麵,俄軍提出為適應現代戰爭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維係軍人士氣的教育體係,即精神心理保障體係,對軍人的精神、道德、意識、信念和行為規範施加影響。俄軍還將加強對士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和光榮傳統教育。在部隊訓練方麵,不斷加大訓練強度和頻率,全麵提升訓練質量,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戰化,訓練科目力求多樣化。重點演練在陌生環境裏行動展開、遠程快速機動以及諸兵種作戰協同。在人才建設方麵,培養具備具有複合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新型軍事人才。推行軍官、軍士和士兵各層次專業人才培養機製,確保各訓練中心、軍事院校和科研院所正常運轉,增加從大學生中招收專業人才。
裝備和更新先進的常規武器
俄軍在發展以戰略核遏製力量的同時,將大力研發並列裝地對地導彈,空中或水下發射的巡航導彈,製導炸彈和炮彈等高精度常規武器,以及信息化裝備、自動化指揮係統等。同時加強培訓熟練使用新技術裝備的人才,發展各層次特別是戰術層次通訊係統、指揮係統。建立前沿軍事科技研發體係,尤其側重發展無人機和戰鬥機器人的科研項目。批量建造裝備精確打擊和反潛武器、有效防空與自衛武器及各種航空設備的多用途水麵艦隻。為軍隊裝備最新式的武器是俄軍今後一個時期軍隊建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到2015年底,軍隊列裝的新型武器裝備預計達到60%,2020年前應達到100%,並盡快改變軍事裝備依靠進口的局麵。2015年的1項主要任務是完成未來10年國家武器訂購計劃的製定工作,該計劃預計花費30萬億盧布。
大力提升國家軟實力
俄軍前總參謀長、現任內務部隊總司令尤裏·巴魯耶夫斯基稱:數百年來,用武力影響俄羅斯的企圖被證明是沒有前途的,但蘇聯卻不複存在了……核武器幫不上忙,‘軟實力’更厲害。美國專家認為,一個大國的綜合實力既包括軍事機器、核威懾力等(又稱硬權力),還包括文化、價值標準和政治、經濟及外交政策等“軟實力”(又稱軟權力)。軟實力強調的是“吸引力”和“認同力”,是通過勸導他人或他國追隨認同已方的價值規範和製度安排,進而產生已方所意想的行為。無疑,這種軟實力就是屬於俄新軍事學說中強調的“非核威懾”範疇。俄自獨立以來,一直比較注重加強自身的軟實力,但仍感到很不夠。今後將采取各種方式,大力提升軟實力。在外交上,俄將製訂有吸引力和說服力的外交政策,積極參與獨聯體、上海合作組織等地區組織活動,強化與金磚國家組織的協作,推動在亞太地區建立新安全模式。即使是北約和歐盟國家,俄也要力爭與其平等對話,力爭以政治對話解決矛盾和衝突。以塑造俄的外交魅力。在文化上,俄將大力弘揚俄羅斯民族傳統,吸引對俄羅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這方麵俄在烏克蘭及其周邊國家將是大有作為的。在經濟上,俄將充分發揮其資源豐富的優勢,進一步加強與外界的經濟合作,頂住西方國家的經濟製裁,大力發展經濟。
“非核遏製”的前景
俄遂行“非核遏製”戰略具有不少優越條件。
其一是有足以與美國抗衡的核威懾作堅強後盾,俄可在揮舞核大棒的同時,大力加強“非核遏製”,發揮2者結合的綜合效應。
其二,多年來,俄軍隊改革取得了較大成果,軍隊建設大大加強,軍隊實力加強,武器裝備提升。俄在研製新型高精度常規武器方麵有一定成果,據俄專家稱,這些武器係統將可使俄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令敵方屈服。
其三,俄在應對地區衝突和在國內反恐鬥爭中積累了不少可資利用和吸取的經驗教訓。
其四,當前,俄在應對烏克蘭危機中使用“非核遏製”具有良好的地緣優勢。俄可充分利用這一因素,運用各種非核方式,靈活機動地應對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威脅。所以,重視並強調“非核遏製”將不斷提高俄整體實力和遏製力,從而提高俄抵禦外來威脅的能力,也有助於維護俄國內局勢的穩定。
當然,加強“非核遏製”也有一定困難。最大的困難是經濟。在目前既要維持龐大的核武器係統,又要提升“非核遏製”的能力,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力作後盾,而俄經濟發展並不理想,加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進行持續經濟製裁,使俄經濟雪上加霜。“非核遏製”涉及領域多,難度大,投入多,尤其是在高精度武器領域俄與美國差距甚大。所以,“非核遏製”戰略的進展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