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新軍事學說首提“非核遏製”的原因及做法(2 / 3)

其三,強大的輿論震懾。在應對烏克蘭危機上,俄總理、議會上下院以及外交部連續發聲,對烏克蘭局勢做出強硬表態,如質疑烏政權機關合法性,揭露西方幹預烏內政,保護在烏克蘭的俄羅斯公民安全等。普京多次表示,出兵烏克蘭暫非“必要”,但有“可能”,我們必須隨時準備擊退任何對俄的侵犯。美國及北約國家之所以在烏克蘭危機中沒有輕舉妄動,與俄的強硬發聲不無關係。

其四,多種手段綜合運用。特別是對付軍事衝突中出現的亦真亦幻、神出鬼沒的“雲敵人”,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手段進行非核威懾和打擊。

美國的“非核遏製”戰略所迫

美國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進行高超聲速打擊計劃的研究,並不斷取得重大進展。以1小時打擊圈和2小時打遍全球為代表的新型武器發展計劃的提出,極大地提高了美國的非核威懾與打擊能力。多年來,美國一直在不斷研製非核高新武器,如空天飛機、多倍聲速導彈以及電磁軌道炮、激光武器和動向能武器等。2010年,美1份對未來10年“技術展望”的文件,聲稱此前僅存在於好萊塢科幻電影中的許多技術,不久將來都會成為現實,其中包括高超聲速武器。高超音速武器航程遠、速度快、性能超卓,被軍事專家稱為繼螺旋槳、噴氣推進之後航空史上的第3次革命性成果,將對未來戰爭產生巨大的影響。利用高超音速技術對現有的導彈、作戰飛機等武器進行高速化改造後,其作戰效能將極大增強。俄羅斯在麵臨嚴峻威脅的形勢下,強調“非核威懾”戰略,顯然是迫於美國不斷加強的非核威懾能力。

現實主義國家戰略的要求

普京執政後,依據俄的大國地位、麵臨的現實威脅以及經濟實力,製定並不斷完善了國家現實主義安全戰略,改變了以往俄國家安全戰略混亂多變、相互矛盾和脫離實際的現象,增強了穩定性、連續性和實用性。俄現實主義國家戰略強調:俄軍建設從現實出發,重點發展軍事力量的全麵遏製能力,實現從單一核遏製向核和常規力量並重的雙重軍事遏製的轉變,為此,應在繼續發展核武器的同時大幅提升常規軍事力量的地位和作用,發揮其在應對局部戰爭、地區衝突及恐怖主義等更為現實威脅中的遏製作用。俄在新軍事學說中強調“非核遏製”,是俄現實主義國家安全戰略的要求,也是對這一戰略思想的補充和發展。

俄軍非核遏製能力提升

通過多輪改革,俄軍非核打擊能力和遏製能力不斷提升。尤其表現在軍隊執行常規作戰任務時的素質提高,綜合應對各種複雜局麵的能力增強以及常規武器裝備改善等方麵。在克裏米亞軍事行動中,以往紀律渙散、行動拖拉的現象一掃而空,代之以紀律嚴明,士氣高昂,訓練有素的新俄軍。在統一指揮下,俄軍行動迅速,密切協同,機動靈活,順利達成控製克裏米亞的戰略目標,令烏軍動彈不得,充分展現了改革後的俄軍政治、軍事素質。駐紮在俄烏接壤處的南方軍區部隊,是俄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其指揮係統獲得革命性改觀,新式自動化指揮控製係統使所有部隊都能利用網絡互聯互通,威懾力大大增強。俄軍還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重建並振興了特種作戰部隊,將其打造成有巨大威懾力的軍事和政治工具。特種部隊有能力對戰爭的所有領域進行幹預,能用所有非核方式對敵實施威懾。這支部隊將在同北約的任何衝突中發揮重要影響。在解決克裏米亞問題和整個烏克蘭危機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近年來,俄軍加快了常規武器的換裝力度,不少信息化程度高的武器裝備陸續列裝部隊。2014年被稱作“建設新式武裝力量決定性的1年”,俄軍十分重視為部隊裝備現代化武器和技術裝備。這1年,俄軍現代化武器裝備的裝備程度比上年平均提高了7%,武器和技術裝備的完好率達到85%,具有適當功能和技術性能的先進武器與技術裝備型號係列已形成。目前,俄軍裝備了不少令北約感到擔心的常規武器。如“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射程400千米,能攜帶700千克戰鬥部,如部署在加裏寧格勒,可對北約許多目標構成威脅。“蘇-27”戰鬥機家族。俄空軍擁有數百架 “側衛”係列戰機,其基本結構有很強的靈活性,適於升級。“側衛”家族包括“蘇-30”多功能戰鬥機、“蘇-33”艦載戰鬥機、“蘇-34”戰鬥轟炸機、“蘇-35”空中優勢戰鬥機等,都是重型戰機,飛行速度很快,能發起致命打擊。俄軍裝備的新型“虎”式裝甲車適應各種地形,甚至能涉水越野,防護能力極強。普京總統在遠程高精武器發展問題會議上說,俄已開始為軍隊配備高精度武器作為非核遏製工具,現代高精度武器內置有偵察工具、操控工具、運載工具和殺傷工具。這些工具集合在一起使其效率非常高。

俄冷靜看待“核遏製”的作用

俄作為大國,將堅持把核武器作為遏製和防止軍事衝突、捍衛俄及盟國安全的重要手段,繼續發展與完善核遏製力量。與此同時,俄開始理性看待核武器的威懾效果。核武器總體而言是1種戰略武器,其作用有限。俄認為,盡管前蘇聯擁有龐大的核武庫,蘇聯還是垮了。盡管俄擁有龐大的核武庫,但並未能有效防止俄格衝突的發生,更沒能預防像車臣戰爭這樣的內部武裝衝突。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非核武器的威力效能越來越大,高精度武器、激光武器、無人飛行器、海上自動航行器和可控機器人武器等高技術裝備,能夠發揮與核武器等效的遏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