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軍T—50試飛曆程(1 / 3)

俄軍T—50試飛曆程

裝備/技術

作者:武巍

代號T-50的俄羅斯新一代隱身戰鬥機目前的試飛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並計劃於2016開始交付俄羅斯空軍,對此俄羅斯《空天評論》雜誌社2014年特刊專門介紹了該機的試飛曆程,使人們對該型飛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本刊特編譯此文,以饗讀者。

在對抗恐怖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的作戰中,世界第一型第5代戰鬥機F-22A終於登場亮相,進行了實戰首秀,但該機也僅僅使用精確製導炸彈進行了1個波次的對地攻擊行動,這與其空戰王者的定位相去甚遠,也激起更多對該型戰鬥機的質疑。對此美國《空軍月刊》上發表的一些材料有詳細描述。文章中指出,2012年在阿拉斯加進行的“紅旗演習”中,德國空軍“台風”戰機參加了此次演習,多次在空戰中成功擊中美國的這一“神奇戰機”。外國專家認為雖然當今戰鬥機在空戰中能夠對“猛禽”構成威脅,但F-22A真正麵臨的威脅來自於中國和俄羅斯正在研發的第五代戰鬥機,其中俄羅斯的前線航空兵未來航空武器裝備項目(簡稱PAK FA)研發的T-50戰鬥機的威脅更為直接。此前,澳大利亞智庫—澳大利亞空中力量的專家們曾經對俄羅斯 PAK FA樣機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們認為,該機是“高飛行性能和低探測性技術的成功結合”。但同時,他們也認為雖然飛機的第一階段已經研發成功可以用來評估飛行性能,但是對於該款先進飛機的作戰能力隻有等試驗都完成之後才能進行評估。

在不久的將來,T-50就會進入俄羅斯空軍服役,並會全速生產。俄空軍作戰部隊一旦擁有了相當數量的T-50,那麼不僅戰術能力會大幅提升,而且整個空軍都會因為其先進的獨特作戰能力而使空中作戰能力提升到一個截然不同的層次。據目前了解,T-50計劃於2016年進入俄羅斯空軍服役,這一未來戰鬥機已經在2014年2月21日開始進入官方測試項目。

飛向藍天

PAK FA的飛行測試持續了將近5年時間。作為先進戰機的首架樣機,T-50-1在2010年1月29日進行了飛行首秀,此時已距離世界第一型第5代戰鬥機—F-22A“猛禽”進入美國空軍有5年時間。T-50的首次飛行是在Dzyomgi空軍基地進行,飛機由功勳試飛員謝爾蓋·博格丹駕駛,於當地時間11點19分起飛,首飛持續了47分鍾。

此前1周,即1月22日,該機進行了滑跑試驗,飛機前起落架抬起了6秒,並使用了阻力傘。當天晚些時候,該機再次進行了滑行試驗。據俄媒體透露,在1月28日進行的滑行中,操控和製動係統表現出一些小問題,首飛也因此而推遲了24小時。

2010年1月16日,在格羅莫夫飛行研究院的機場上, T-10M-10(舷號710)飛行測試平台對T-50的引擎原型—117發動機進行了26分鍾的首次高速滑行測試。5天後的1月21日,該機使用117發動機進行了首次飛行。

大約1個月後,即2010年2月12日, T-50-1樣機的第2次飛行再次在阿穆爾共青城進行,飛機噴塗了俄空軍戰機的顏色(灰白相間的迷彩圖案,白色的鼻錐罩,色彩飽和度為25-30%的淺灰色塗料和色彩飽和度為40-50%的灰色鋸齒狀圖形相間)。該機的第3次飛行定於3天後的2月15日在同一機場進行。此後,由於航電設備和飛機構造需要進行改造,以後的試飛被延遲到2010年3月中旬。

改造完成後,飛機在2010年4月6日前又進行了4次試飛,然後在4月8日由1架“安-124”運輸機空運到格羅莫夫飛行研究院,中途經停了哈巴羅夫斯克。同樣是“安-124”運輸機還把1架地麵測試台(T-50KNS)運送到茹科夫斯基市。2010年4月29日,俄羅斯新一代戰鬥機在莫斯科地區開始了飛行測試的新階段。

PAK FA總設計師,蘇霍伊公司的董事長米哈依爾·波戈相還透露,該機在其早期飛行測試中就已經成功地測試了其在規定的橫滾角和保持27°攻角時的操控性和穩定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初“蘇-27”進行飛行試驗時,經過數月時間才取得相似的測試結果。

2010年4月29日,第7次試飛任務在茹科夫斯基市進行,仍由試飛員謝爾蓋·博格丹執行。這次試飛時間也不長,大約40分鍾, 1架“蘇-24”全程伴飛。同年6月17日,謝爾蓋·博格丹駕駛T-50-1執行了第16次試飛任務,此後就宣布了該機的飛行和地麵測試圓滿完成。

PAK FA的第2架原型樣機原來預計於2010年下半年進入飛行項目(屆時T-50-1樣機應該已經完成40次試飛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T-50-2隻在2011年3月3日在阿穆爾共青城飛行了1次。飛機由謝爾蓋·博格丹駕駛,飛行時間為57分鍾。但是,到了3月中旬,T-50超越了聲速障礙限製,開始使用樣機進行超聲速試飛。根據當地媒體報道,2架T-50樣機在2011年5月下旬完成了總共60次飛行。

經過在阿穆爾共青城的早期試飛之後,第2架樣機T-50-2也被送到了格羅莫夫飛行研究學院,此後不到1個星期,2011年8月10日就進行了第2次試飛。到了8月16日,2架樣機的試飛總數達到了84次。

2011年8月17日,俄羅斯這一最新型的戰鬥機在莫斯科航空航天展中揭開麵紗,2架試飛的樣機也在航展中進行了飛行展示。此外,此次航展中還展示了大量為PAK FA研發的係統、設備和武器。但是,此次最新型戰鬥機的參展卻因為T-50-2在8月21日起飛時動力裝置出現故障而黯然失色。

2011年11月3日,PAK FA的研發到了一個重要的裏程碑式的階段—試飛達到了第100次,並在11月22日,T-50-3(舷號53)飛上藍天,成功完成了第1次試飛,駕駛者依然是謝爾蓋·博格丹,飛行時間是半小時多一點。這次飛行完成了所有的測試任務,包括穩定性測試、動力裝置評估以及其他的機載係統評估。作為工廠的驗收測試項目,測試飛行員謝爾蓋·博格丹駕駛該機飛行了3次。此後就對飛機進行了噴塗。到2011年12月28日,該機被“安-124”送往蘇霍伊公司位於茹科夫斯基的調試設施。此後該機經過了5個月的組裝、調試以及係統測試,於2012年6月被送往機場,進行開機和滑行測試。6月21日,謝爾蓋·博格丹駕駛該機首次在格羅莫夫飛行研究院的機場飛行,開始了該機的飛行測試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