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新軍事學說首提“非核遏製”的原因及做法(1 / 3)

俄新軍事學說首提“非核遏製”的原因及做法

地緣/安全

作者:宋振榮

2014年12月26日,俄羅斯正式發布新版國家軍事學說。新版軍事學說仍以2010年版的軍事學說為基調,但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如對軍事威脅判斷,武裝力量使命、任務及建設方向等內容都作了調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版國家軍事學說中首次提出 “非核遏製”概念,即國家在不動用核武器的條件下,依靠常規武器及其他非核手段遏製和製止對俄的威脅和戰爭。強調“非核遏製”是俄應對當前形勢特點和俄軍自身狀況采取的戰略決策,也是其現實主義國家戰略的具體體現。“非核遏製”的加強將對俄軍建設產生重大影響。

強調“非核遏製”原因分析

應對安全形勢的需要

俄認為,其麵臨的安全形勢十分複雜、嚴峻,麵臨來自多方麵“複合型威脅”,對俄的挑戰呈多元化、多層麵態勢。在外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地區衝突和熱點問題久拖不決;美國直接插手俄鄰國的內部衝突;北約加緊東擴,在俄周邊進行軍事部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持續對俄實施經濟製裁;東歐國家反俄情緒上升,積極配合北約東擴;不斷增強的信息傳播威脅等等。同時,新學說提出,爆發“針對俄羅斯的大規模戰爭”可能性降低,而領土爭端、幹涉他國內政,在太空使用戰略武器等破壞穩定的風險增加。在內部,恐怖活動頻繁,民族矛盾、種族矛盾、不同信仰之間矛盾錯綜複雜。

當前俄麵臨的威脅集中體現在烏克蘭危機上,愈演愈烈的烏克蘭危機實質上是美等西方國家針對俄的又一次“顏色革命”,是觸及俄底線的又一輪北約東擴。烏克蘭亂局呈現以下複雜特點:

其一,美國幕後操縱,但避免軍事上與俄正麵交鋒。美為了扶植代理人,利用各種基金會、非政府組織、顧問和專家在烏克蘭四處活動;暗中派美歐私人軍事公司介入烏克蘭當前戰事;拉攏盟國一起對俄進行經濟製裁。美還在俄周邊部署戰略反導係統,發展全球快速打擊武器和高精度非核戰略打擊能力;頻繁在俄周邊進行軍事演習,出動艦艇炫耀武力等等。美還極力慫恿和支持其他北約國家出麵幹預烏克蘭危機,但美國避免直接與俄進行正麵軍事交鋒。

其二,烏克蘭地形特殊,與俄利益攸關。烏克蘭地處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結構最重要、最敏感的部位,是北約向獨聯體滲透進而遏製俄羅斯的橋頭堡。烏克蘭是俄與西方間的緩衝區,是俄抵禦北約東擴的天然屏障和戰略空間,還是俄羅斯向歐洲出口石油的中轉站。俄烏在人文和心理上的傳統源遠流長,烏克蘭境內有近20%的俄羅斯人和眾多兩族人組成的家庭。

其三,烏克蘭離心傾向嚴重,但內部矛盾重重。烏克蘭當局奉行親西方、對抗俄的政策,宣布放棄不結盟外交,為加入北約做準備。但烏克蘭內部矛盾重重,其中民族矛盾根深蒂固。烏克蘭族占70%以上, 生活在西部;俄羅斯族占22%,生活在東部。東部親俄,西部則親歐,由此帶來的宗教信仰、語言文字方麵的矛盾也很突出。由於民族矛盾激化和各種矛盾交叉影響,導致烏克蘭東部局勢非常嚴峻,烏克蘭當局軍隊與東部民間武裝的衝突越演越烈。

其四,北約步步緊逼,但內部分歧明顯。北約已完成多輪東擴,現在又試圖東擴至烏克蘭。北約在俄鄰國建立了新的軍事基地,在中東歐地區加強軍事存在、擴建北約基礎設施、更新應急預案、加強軍事演習、並建立快速反應部隊應對烏克蘭危機。但北約國家間也有明顯分歧。一些北約成員國主張廢除北約與俄簽署的規範雙方關係的條約,而德國堅決反對,德國還多次反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關於在東歐建立永久性軍事基地,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持反對態度,德國表示不希望違反北約和俄羅斯在1997年簽署的合作協議,隻有美、英全力支持。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說,是否向正與親俄分離主義者作戰的烏克蘭提供武器由各成員國自行決定。他強調,自己願意與莫斯科談判。以上這些特點充分展現了烏克蘭危機的複雜性、多維性。俄認為,麵對這種形勢,使用單一的核威懾不會奏效,因為核武器從總體上看是戰略武器,其使用範圍有限,要增強軍事上的靈活性和應對具體問題的能力,就必須加強常規軍事建設。必須加強“非核威懾”,采取各種手段,包括政治、外交,特別是俄先進的常規武器,靈活機動地應對複雜的局麵。

實戰經驗教訓的總結

從俄格戰爭、解決克裏米亞問題以及冬奧會這3次重大事件中,俄獲取了寶貴經驗教訓,這些經驗教訓的核心就是要加強俄軍非核威懾能力和打擊能力。

其一,軍隊必須訓練有素。在解決克裏米亞問題中,無論是在軍隊調動和“突擊檢查”,還是在演習和具體軍事行動中,都體現了俄軍人的良好素質,體現了俄軍近年來改革成果。俄軍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果斷地解決克裏米亞問題,得益於超強度的訓練、快速反應機製以及堅定的決心和高超的戰役指揮。

其二,必須裝備優良的常規武器。俄格戰爭中俄軍損失嚴重,教訓之一就是武器老化。當時俄軍95%的裝甲武器和航空武器都達到最大使用年限,約15%的武器因這一原因而失效。許多坦克的無線電台在行動的最初幾小時裏就停止了工作。缺乏夜視和炮兵偵察儀器,導致格魯吉亞的“冰雹”火箭炮和迫擊炮可一連數小時猛攻俄軍陣地。俄軍因此在改革中將武器裝備現代化作為這一進程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