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航海技術
作者:梁小成
摘要:英國90%的海上搜救工作由社會力量完成,其中海上搜救誌願者發揮著主力作用,其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管理模式是西方發達國家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管理的成功典範。我國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管理上還存在許多問題,阻礙了誌願者隊伍的良性發展和作用發揮。文章對英國的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學習借鑒其成熟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國國情,提出完善我國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建議
近年來,我國全麵推進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建設工作,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由於我國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建設整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相關法規不健全,組織管理不完善,公眾認可度不高,使其作用未能有效發揮,搜救誌願服務難以可持續發展。在歐美發達國家,海上搜救誌願者早已成為國家海上搜救體係中的重要力量,英國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是其典範之一。作者在對英國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模式進行分析,並對其誌願者組織和誌願服務活動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我國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的建議。
一、海上搜救誌願者的管理及其意義
海上搜救誌願者不僅可以節約日益龐大的經費開支,實現科學的海上的搜救體係,同時解決專業隊伍無法覆蓋全部海域的情況,是世界各國海上搜救力量建設大勢所趨。但海上搜救誌願活動風險大、涉及麵廣、專業素質要求高等特性,決定了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難度大、管理內容複雜。誌願者管理是影響誌願者在誌願者服務中的價值觀、責任感、態度、技能和行為的理念和文化、政策和製度。科學、有效的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可激勵誌願者、調動其積極性、保障誌願服務活動正常運行,獲得最大的服務成效,從而促進誌願者隊伍及搜救誌願服務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二、英國海上搜救誌願者管理模式分析
1.英國海上搜救誌願者隊伍現狀
在英國的大搜救管理模式中,英國運輸部所屬海事和海岸警備署(MCA)——皇家海岸警備隊(HMCG)設立的海上搜救協調中心(MRCC)負責海上搜救組織和協調工作。海上搜尋救助力量包括海岸警衛署、軍隊等政府力量,以及民用直升機、皇家救生艇協會(以下簡稱RNLI)、皇家救生協會(RLSS)等民間力量。英國海上搜救任務90%由社會力量完成,其中海上人命救助主要依靠RNLI負責實施。
RNLI成立於1824年,是獨立的慈善機構和海上搜救誌願者組織。協會在全英國設有236個救生艇分站,實現英國沿海水域待命救助艇有效覆蓋。目前,協會共有超過4 600多名誌願者救生艇船員和3 000多名岸基支持誌願者,協會負責對誌願者進行培訓並達到嚴格的服務標準。協會所有運行費用均來自於社會捐助。下文以RNLI為代表,對英國海上搜救誌願者的管理模式進行分析。
2.搜救誌願者管理模式分析
第一,組織管理。RNLI實施扁平化的組織管理模式,接受谘詢委員會和基金會的監督,日常運行管理由總部統一管理236個救生艇分站。救生艇分站不按行政區設置,而是按戰略位置設置。各救生艇站接受當地MRCC的協調,當地政府根據需要協助,但不幹預救助行動。由於管理關係順暢、運行服務標準統一,該組織可以不斷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不斷提升救助能力、節約運行成本、提高營運成效。該組織建立了完備的管理機製,對誌願者的權責、服務標準、招募和培訓、行為舉止、健康和衛生、溝通協作、福利救濟、矛盾調解、媒體應對等各方麵進行嚴格的指導和規範。
第二,設備設施配備。RNLI致力於為搜救誌願者提供最先進的救生設備和個人裝備,以保障誌願活動有效進行及誌願者自身安全。個人裝備方麵,每個誌願者根據其職責需要相應地配備符合高性能標準的全天候救生船員、近岸救生船員或救生員全套裝備。救生設備方麵,RNLI目前共配備了5個等級的全天候救生艇、5個等級的近岸救生艇和1個等級的氣墊船,以適應不同區域和不同任務的需要。RNLI所有裝備和救生艇均由自己的設計團隊根據實際救助需要研究設計,並與製造商合作生產,確保融入最新的技術,達到最堅固、最佳性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誌願者的目的。2012年5月下水的Shonnon級噴水推進救生艇,代表了世界上同級別救生艇的最高設計和製造水平。
第三,人員培訓。RNLI誌願者來自各行各業,培訓是使普通誌願者成為合格的救助人員的關鍵環節。RNLI設計和實施了實用技能培訓計劃(Competence-based training),確保所有誌願者接受適宜其任務職責的培訓,並達到適當的標準。該計劃包含46個針對不同層次、不同角色的培訓科目。每一個誌願者被招募後將經曆一個為期12個月的見習期,分階段在各救生艇站、RNLI學院接受涵蓋人員職責、設備使用維護、個人求生和消防能力,以及模擬救助實操等科目的培訓和訓練,並在完成每個科目或重要的節點接受評估考核。見習期結束後,最終考核合格的,將作為基本救助人員參與救助行動。隨著服務經曆的不斷豐富,誌願者可通過完成更高級別的培訓科目,並承擔更多的責任。該培訓計劃以其高度實用性和有效性,獲得了政府和社會的廣泛認可,曾兩度獲得英國國家培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