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安部境外“獵狐”解密(2 / 2)

在這張照片上,貓正蹲在窗台上俯視地麵,而順著它目光所呈現的路燈、井蓋、斑馬線,追逃警員突然聯想起剛剛經過的某條街道的角落,最終成功定位了其居住所在並將其緝捕歸案。

除了要確定在逃者的方位,中國警察大多數時候還要向國外警察提供用該國語言撰寫的相關法律文書,以說服外國警察協助抓捕。

據公安部“獵狐辦”警員介紹,追逃時與東南亞國家合作主要采用非法移民遣返的方式,“就是這個逃犯違反了該國的移民法,抓到之後遣返。”

“到東南亞國家追逃,最主要的就是發現線索;而到美、加、澳、新等國追逃,則要提供更為完整的證據鏈。”劉冬介紹,有時光一個引渡,需要的材料堆起來就有一米高。為此,追逃行動組團隊中有經濟學博士、法律碩士,還有英國留學的海歸。很多英語材料,是追逃警員自己完成的。

劉冬介紹,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華人多,逃犯容易隱藏,且一些國家對中國免簽,較容易入境,因此逃犯較為集中,是境外追逃的重點地區。

公安部部長助理孟慶豐介紹,“獵狐辦”先後向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老撾、緬甸、印尼等國派出30餘批次工作組,抓獲逃犯占緝捕總人數的34%。

“尊重各國的風俗和法律”

“尊重各國風俗和了解各國法律”對追逃也很重要。“有些國家,賭博是重罪,如果在逃人員在該國賭博,很可能要被留在該國接受法律製裁,這樣就會影響我們把人帶回中國。”一名追逃警員介紹。

與充滿變數的境外緝捕相比,勸返自首風險小很多,且效果明顯。2014年10月,公安部聯合最高檢、最高法、外交部發布的一則《通告》,引得潛逃國外者排隊自首。《通告》表示,限期回國自首者,可以依法從輕或減輕處罰。

劉冬介紹,到了《通告》截止期的最後幾天,很多人打電話,幾乎是“排隊自首”,生怕趕不上時間。

湖北省雲夢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關念軍介紹,該局沒有向國外派出一個警察,但從泰國勸回4名在逃人員,正是得益於上述《通告》。

山西有兩名犯罪嫌疑人逃到南非,在當地買了別墅,結果遭到當地黑社會威脅勒索,司機被殺。兩個人賣了別墅,又跑到東南亞,錢差不多花光了,國外待不下去。這次經過左思右想,最終回國自首。

“狐狸”背後是否有“老虎”

中國究竟有多少在逃人員逃往國外,一直是個謎。680人中有多少外逃貪官,也是輿論關注的一個重點。劉冬解釋,此次境外追逃的主要對象是公安機關立案的經濟犯罪嫌疑人,如傳銷、合同詐騙、非法集資等。

公安部部長助理孟慶豐公布的另一個數據,也引起了關注:2014年下半年抓獲的680名外逃者,是2013年全年抓獲數的4.5倍。

“過去,犯罪嫌疑人逃出國後,我們就沒辦法了,案子就停在那裏了。”中部省份一名負責追逃的警察說,“獵狐”可能讓諸多斷頭案出現轉機。

“這是第一次集中的境外追逃行動,過去一般是上報公安部協調國際刑警組織發紅色通報。”勸返4名境外逃犯的湖北省雲夢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關念軍說。

中國警察的“獵狐術”何以突然高明起來?一名負責境外追逃的警員指出:“中央和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是關鍵,可整合利用的資源變多,人財物的投入也增多;國外官員也相應重視,溝通更順暢。”

在武漢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向家述看來,境外追逃被重視與反腐的大環境有關,“隻有把這些逃到國外的人抓回來,才能搞清楚後麵是不是有官員涉嫌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