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境外“獵狐”解密
時政
作者:褚朝新 方音
2015年1月8日,公安部黨委委員、部長助理孟慶豐向媒體披露,曆時近半年的“獵狐2014”行動,共抓獲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680名,其中,緝捕歸案290名,投案自首390名。
這是中國第一次集中的海外追逃行動。2014年7月至12月底,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專項行動,代號“獵狐2014”。公安部共向90餘個國家和地區執法機關發出協查請求,派出70餘個境外緝捕組,抓獲的逃犯涉及69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隨著一大批在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的歸案,若幹多年未結案的“斷頭案”將出現轉機,“狐狸”的背後是否還有“老虎”,也將水落石出。
沒有執法權的境外追逃
“進賭場了?賭了沒有?”
“進去了,也賭了。”
“贏了沒有?”
“贏了,大獲全勝。”
這段對話,發生在公安部經偵局副局長劉冬與他手下的警員武文之間。劉冬的另一個身份是公安部“獵狐2014”行動辦公室(以下簡稱“獵狐辦”)負責人,武文則是“獵狐”行動小組成員。為了抓捕一名潛逃到烏幹達的犯罪嫌疑人,獲得線索的武文,化裝成賭客潛入當地賭場,並最終在烏幹達警察的協助下,成功將其抓獲。
“境外追逃,是以犯罪嫌疑人所在地的國家法律為規則的遊戲,我們遵循人家的法律開展追逃工作。中國警察不能在國外執法,不能攜帶武器,不能穿中國警服。”公安部經偵局一名追逃警員介紹。
武文進賭場追逃,正是遵循上述遊戲規則。但因為無法確定在逃者何時在賭場,兩名當地警察陪著武文蹲守數日後回家休息了。烏幹達警察一走,武文就在賭場發現了在逃者,可兩名當地警察的手機無法接通。賭場內,持槍保鏢來回巡視,沒有執法權的武文和同事一旦動手,現場極可能遭受武裝保鏢的攻擊。
“在異國他鄉沒有執法權,一旦冒失行動,不但會遇到阻礙,還可能觸犯外事紀律,引起不必要的外交糾紛。”公安部“獵狐辦”一名工作人員總結說。
武文勸阻了幾度試圖出手的同事,兩人眼睜睜看著在逃者離去。
經使館協調,當地警察同意持槍陪同前往賭場。武文再次化裝成賭客進入賭場,確認在逃者正在賭場內後,烏幹達警察衝入將其抓獲。
“出境追逃,具體執行是各國的執法部門。我們會通過使館或中國駐當地警務聯絡官聯係當地的執法部門。1984年,中國加入國際刑警組織後,國際刑警成為中國警察聯係各國執法部門的重要渠道。”劉冬介紹。
目前,中國與68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06項各類司法協助條約、與189個國家建立了警務合作關係、與93個國家簽署了檢務合作協議或諒解備忘錄。公安部部長助理孟慶豐介紹,“獵狐行動”得到了境外執法機構、中國駐外使領館及警務聯絡官的支持。
一隻貓的思鄉之情
“在境外追逃,一個重要工作方式就是‘以我為主’,就是在境外雖然我們中國警察沒有偵查權,但要主動引導所在國警察執行偵查、抓捕工作。”公安部“獵狐辦”一名警員介紹。
公安部經偵局副局長劉冬介紹,境外追逃的基礎在國內,“如果沒有辦法掌握逃到哪去,就沒有頭緒。我們追逃的案子,立案單位在基層公安,比如一個地方的經偵支隊,甚至是縣區級的經偵大隊,他們總有辦法發現一些蹤跡,比如嫌疑人會跟哪些人聯係。我們基本確定方位之後,根據這些信息確定抓捕策略。”
“獵狐”警員往往能通過蛛絲馬跡發現對手。公安部“獵狐辦”呂錚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在逃者藏匿在國外多年,無法確定其具體位置。有一天,他拍了一張自己養的貓的照片發給某親屬,並給照片取了一個標題叫《一隻貓的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