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3)(2 / 2)

蠔油的使用極為方便,調味範圍十分廣泛,凡是鹹食均可用蠔油調味,如拌麵、拌菜、炒菜、煮肉、燉魚、做湯等。僅就炒菜而言,蠔油的使用就有下麵這些講究。

畜肉類調味。可先將肉切片,上漿,入鍋滑炒後調入蠔油,可使成菜爽滑可口。

水產類調味。將水產類汆燙後入鍋滑炒,即將出鍋時加入蠔油調味,可有效祛除水產品的腥味,使菜肴更加美味鮮爽。

蔬菜類調味。在炒製綠色蔬菜時,可使菜品更加鮮爽,食之更加有味。

味精

味精是一種家常調味品,味精一般和鹽一起使用,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提振人們的食欲,有助於增強消化能力。但是製作菜肴時使用味精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本身就具有鮮味的食物或湯品就不用放味精,如魚肉、海鮮等。

②放味精最好是在菜肴出鍋前,這樣可避免營養成分流失。

③對於酸味的菜肴,最好不要放味精,因為容易破壞酸味食物的營養。

香辛類調味品

香辛辣味的調味品多用來促進食欲。主要有花椒、辣椒、薑、蔥、蒜。

花椒

花椒素有“中國調料”之美譽,位列調料“十三香”之首,為家庭膳食中常用的調味料,其中尤以川菜中使用最為普遍。花椒不論在紅燒、鹵煮、小菜、涼菜及雞、鴨、魚肉等菜肴中均可見,甚至還可以研磨成粉末,與鹽攪勻後製成椒鹽,供蘸食。

花椒氣味芬芳,可有效祛除各種肉類的腥臊之氣,改變菜肴的口感,從而增進食欲,促進人體消化。一般在炒菜時,鍋中熱油後放入花椒粒,待發黑後撈出,再放入材料快炒,可使菜香撲鼻。而做涼拌類菜肴時,最好將花椒入油鍋中燒熱,製成花椒油,再澆淋在涼拌菜上,整道菜會變得酥麻可口。

另外,花椒除了可以做為調味料,還可以作為偏方中的配料,有溫中除濕的作用,尤其適用於受濕邪困擾的人。

早在戰國時期,《山海經》就有“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的記載。

四川人認為蔥是必吃的調味品,很多菜肴都會用到蔥,令美食香上加香,視覺上錦上添花,是不可多得的佳蔬。蔥經常與豬肉或羊肉、魚等食物一同烹飪,有助於祛腥。

蔥雖然在烹製食物中必不可少,但卻不可亂用,因為盲目使用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例如,患有胃腸道疾病特別是消化道潰瘍的人不宜多食;一般人也不要過量食用,否則會引起頭昏、視物不清等。

薑多用於烹製熱菜,尤其是魚類菜品中更是不可缺少,如水煮魚、酸菜魚等都會用到薑這一重要的材料,可起到調味、提鮮、祛腥等作用。薑是重要的調味品,其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的芳香味可滲入菜肴中,使之鮮美可口。薑有嫩薑和老薑之分,其中老薑的水分少、辛辣味濃重,故常用做調味;而嫩薑辛辣味淡薄,常單獨食用。另外,薑具有解毒殺菌作用,故食用海鮮時,通常都會配上一些薑末或者薑汁,增香提味的同時,也可解毒殺菌。

薑在熱菜烹製過程中,有一個總的原則以供參考:熱油時放點薑絲,燉肉、煎魚時加薑片,製餛飩時加點薑末。

蒜又稱為胡蒜,味道辛辣,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是家常烹飪中不可缺少的傳統調味品,多用於熱炒、燉煮、熗拌等烹飪製作中,被譽為“天然抗生素”。

吃完蒜以後最好不要立即喝熱湯或熱茶,哪怕是熱開水也不能喝,否則極易損傷脾胃。蒜比較辛辣,吃多了容易耗傷體內的氣血,引起氣血不足,甚至影響視力。一般來說,每日吃蒜不宜超過100克,以免適得其反,引發身體諸多不適。另外,中醫認為,凡陰虛火旺者應忌食蒜。因為蒜直接刺激胃部,且所含的蒜素具有很強的脂溶性,容易引起溶血症,導致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