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思霞越讀聲音越小,他內心頓時覺得不可思議。
看著魯思霞的表情,梅教授微微一笑:“雪華,如果你選,你會選什麼!”
“那我會選~”魯思霞考慮再三,“我選‘不明確’吧”。
梅教授微微喘了口氣:“當我剛看到這個數字之後,不禁令我為自己的民族感到驕傲。深陷戰火的中國人,並不會因為仇恨失去理智。在炮聲隆隆中,也能理智的看將來,觀世界,是多麼的難得。
綜觀中國文化的發展曆程,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包容。不論是強漢還是盛唐,中國文化總是在不斷的吸收中完善發展。伴隨著佛儒道三教合流的中國的思想體係,包容和善,漸漸成了中國文化的主題。這種文化體係,展現出來的大肚胸懷,讓人不敢相信。”
“老師,你說,日本人看了這份問卷,他們會不會覺得臉紅?他們當年用坦克碾壓、用炸彈轟炸、用毒氣彈戕害的民族,是怎樣的一個民族?是一個為了和平,能夠壓製仇恨的一個民族,是一個為了和平,能夠包容一切的民族。”
“沒那麼簡單,雪華!日本這個民族有他的局限性,就是欺軟怕硬,整個亞洲,最為強大的兩個國家,就是中國和日本,曆史證明,中國強日本弱,則東亞太平,亞洲安寧;中國弱日本強,則東亞紛爭,亞洲動蕩。清末重臣李鴻章曾對日本有過一個評價:‘今日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國遠而距中國近。我有以自立,則將附麗於我,窺伺西人之短長;我無以自強,則將效尤於彼,分西人之利藪。’先哲的警示如黃鍾鳴鏑,時時當令我國人警醒。兩個國家之間,有合作,更有競爭,如果一味的包容,隻可能姑息養奸。隻怕若幹年後,東亞再起波瀾。”
“老師!那該怎麼辦!”魯思霞麵色沉重,充滿憂慮。
3
“雪華,你給我拿一個蘋果。”梅教授說道。
床頭櫃上就有一籃蘋果。是探望梅教授的客人送的。
戰火期間,水果彌足珍貴,即使是送來探望梅教授的蘋果,有一些都有爛痕。
魯思霞挑了一個最沒有缺陷的,拿起小刀,就要削皮。
“不不,雪華!”梅教授製止了他:“你挑一個有傷痕的~”
魯思霞知道梅教授一貫節儉,怕蘋果爛了浪費,所以挑了一個有明顯傷痕黑疤的,仔細用小刀剜去爛點,再仔細削好,遞給梅教授。
梅教授咬了一口,然後笑道:“你知道我的意思嗎?”
魯思霞愣在那裏,一頭霧水。
梅教授指了指果盤裏魯思霞剜除的那些爛果肉:“這就是日本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也是侵華戰爭中對中國人民犯下最嚴重罪行的那些戰犯。你隻有徹底剜除他們,日本才可能和這個蘋果一樣,被人欣然接受,並享受它帶來的甘貽。如果這些黑點爛肉不及時剜除,則整個蘋果會爛掉,最後隻能被扔進垃圾箱。”
梅教授比喻貼切精妙,魯思霞頓開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