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慶三,我們沿著你走過的地方,站到了險溢河旁。
發源於山西省石寨溝的險溢河從“白毛女”藏身的天桂山縱穿而下,兩岸林木繁茂山高穀深,飛流直下的瀑布似簾似柱,我黨我軍的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就建在它的上遊。
1998年8月,險溢河流域突遭特大暴雨襲擊。洶湧的河水竄起幾米高的巨浪向岸上撲去,把平山西部山區的田園、村莊變成一片汪洋!
在鄉親們生死攸關的當口,你挺身而出到重災區北冶鄉采訪。所有的路都斷了,由於河床陡、滾石多、水流湍急,趟水過河很容易被河底的滾石夾住腿腳,瞬間被洪水卷走。鄉裏的同誌勸你:“就在鄉政府附近看看算了。”但你執意要深入受災最重的村。有時,一天要趟好幾次險象環生的險溢河。你冒著生命危險,經過三天兩夜的連續奔波,走遍了北冶鄉所有重災村。
緊接著,你連夜趕寫新聞稿。電力中斷,就點起蠟燭;蚊蟲叮咬,就點起煙氣騰騰的火繩。寫完天已大亮,你步行七八裏路趕上第一趟班車,把新聞稿送到了《石家莊日報》社。第二天,《衝不垮的堤壩》在一版顯要位置刊出。這篇帶著情感溫度的報道,極大地鼓舞了鄉親們重建家園的鬥誌;社會各界捐助的一批批款物,也源源不斷送到災區。
慶三,有多少這樣的當口,你都是如此奮不顧身!2005年4月4日,平山突發山林大火。你拖著病體,沿著亂石密布的小路,爬上了海拔1300米的山崖,在救火現場采訪了兩天一夜。返回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寫《與火魔激戰的42小時》,你勞累過度一頭栽在桌子角上……
2009年11月,平山突降暴雪。為了讓鄉親們的蔬菜大棚不受損失,你懷揣速效救心丸,腳穿開裂的破皮鞋,冒雪徒步趕往距縣城5公裏開外的東曲堤村。實在扛不住了,就含上一粒藥,磕磕鞋裏的雪……
眼前的險溢河不再肆虐咆哮,而是緩緩地流淌,飲泣無聲地流淌……
4
慶三,我們翻過你翻過的道道山梁,邁入了“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的家鄉。
這個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叫下盤鬆村。當年,白求恩搶救傷員的晉察冀邊區後方醫院,也在村北不遠的山坳。
久違的白雲舒展如絮,悠悠徘徊不舍離去。
是啊,早在1997年,我們就想來村裏看看,怎奈山高路遠,未能成行。而今,戎媽媽的家已人去室空,抑製不住的傷感在心頭湧動。
下盤鬆村所在的鄉叫上觀音堂鄉。土豆是鄉裏的傳統農作物,是鄉親們的主要經濟來源。前些年土豆價錢見漲,全鄉6000多畝地,一半種了土豆。豈料,2012年開春,土豆市場突然變冷。隨著天氣回暖,家家戶戶囤積的像小山一樣的土豆,眼看就要發芽爛掉了。
你心急如焚。決定寫一篇不同以往的報道,幫鄉親們把土豆賣出去。於是,《戎冠秀家鄉三百萬斤土豆滯銷》的消息在多家媒體刊出。省會各大超市來上門收購,縣裏各部門也開展了幫銷行動,土豆很快銷售一空。
打那以後,土豆一出土就有外地的車來拉,而且一斤從5毛錢賣到了9毛錢。眼下,鄉親們正忙著種土豆,種了滿山遍野的“錢袋子”。
你主管的新聞宣傳從不為文而作。動筆之前總是為鄉親們著想,收筆之後總會給鄉親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葫蘆峪現代農業產業園我們也去了。連綿的山丘上是蔚為壯觀的萬畝梯田,48萬株優質核桃聳立其間,歡快的清流奔跑跳躍一層層地在澆灌。
葫蘆峪屬淺山區,石厚土薄而不適宜耕種;山場歸一家一戶所有而無力開發。千百年來,鄉親們無可奈何地靠天吃飯。
2007年,在外經商多年的劉海濤到葫蘆峪搞開發。你敏銳地意識到,這對於改變貧困山區的麵貌具有導向意義。從此,你有空兒就來山前坡後轉悠,幫他們總結出了《荒山開發的葫蘆峪模式》。後來,你又邀請了記者,一同到葫蘆峪蹲點,采寫了《荒山上的現代農業之路》《科技支撐下的活力樣本》《利益共贏的長久之道》3篇調查。想不到,引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支持,葫蘆峪一天變一個模樣兒。
慶三,還記得葫蘆峪到處可見的小房子嗎?每間小房子都有一隻公雞率領一群母雞,在裏邊雞生蛋、蛋生雞。轉眼半年過去了,也不見你的蹤影,它們站在高處爭相叫著,聲聲呼喚你……
5
慶三,我們打問到你新春走基層的農戶,敲開了“西柏坡老房東飯店”的門。
飯店在中共中央舊址西側,舊址中周總理住的房子就是飯店經理閆軍明的爺爺騰出來的。
“天賜洪福吉祥日,春送平安如意年。”從門上的對聯就能看出飯店生意的紅火。
按當地風俗,小年這天全家人要團聚一堂,包餃子、貼對聯、灑掃庭院。而你連續8個小年都是在村裏過的,其中2個小年是在老房東家過的。當你踏上歸途,已是爆竹聲聲、萬家燈火。你時常歎息:“我這輩子最愧對的就是家人。”
你本是有情有義的人。因平山是革命聖地西柏坡所在地,新聞事件多、記者來往多、接待任務重,早出晚歸、加班熬夜是你的工作常態。總也碰不上麵的鄰居,都以為你被調到外地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