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骨質疏鬆伴骨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和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骨骼係統退行性疾病,降鈣素和活性維生D不僅能治療骨質疏鬆,同時對軟骨損傷修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二膦酸鹽既可治療骨質疏鬆又能抑製過度的骨質增生,故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3和二膦酸鹽是骨質疏鬆伴骨性關節炎臨床治療的選擇。
6.以提高骨量為目的的骨質疏鬆治療嚴重的骨質疏鬆需迅速提高骨量時,可選用氟化物或二膦酸鹽,但對臥床患者慎用二膦酸鹽。
7.以緩解骨痛為目的的骨質疏鬆治療骨痛是骨質疏鬆主要的臨床表現,但並非骨質疏鬆就一定有骨痛。以緩解骨痛為目的的骨質疏鬆治療應選擇降鈣素,有降鈣素過敏的患者可考慮二膦酸鹽治療,需指出的是,無論降鈣素還是二膦酸鹽都不是止痛劑,緩解疼痛的作用要逐漸產生,所以治療早期可有目的地短期聯合應用非類固醇類藥物,以確保止痛療效,提高患者順應性。
8.以提高肌力為目的的骨質疏鬆治療肌力下降是骨質疏鬆另一個重要的臨床表現,也是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生的主要原因。增強肌力、提高神經肌肉協調性是活性維生素D3治療骨質疏鬆的優勢和特點,激素補充療法也能部分改善肌力。
9.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預防骨質疏鬆防治的最終目的是避免骨折,循證醫學研究表明,新型二膦酸鹽,阿侖膦酸鈉、利塞膦酸鈉,具有減少骨質疏鬆性脊柱和髖部骨折的顯著療效,而降鈣素和活性維生素D3能改善骨質量,提高其生物力學性能,對降低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生率也有明顯作用。
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生2周後可應用二膦酸鹽、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或活性維生素D3。對骨質疏鬆性骨折必須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應強調同時進行藥物治療。
降鈣素是骨鈣守護神嗎
20年前國外醫學家已開始嚐試用人工合成的降鈣素替代人體自身的降鈣素,在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方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鈣素由甲狀腺C細胞產生,是鈣代謝調節激素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抵抗甲狀旁腺素、抑製骨吸收、降低血鈣、減少骨鈣丟失。現代研究表明:使用降鈣素治療骨質疏鬆不僅能提高骨的密度,還能改善骨的質量。
目前國產降鈣素已問世。老年人通過補充降鈣素,可以防止“鈣搬家”,預防骨質疏鬆,治療因骨質疏鬆引起的腰背酸痛、身高變矮、駝背等。降鈣素噴鼻劑,經國外多年的臨床應用,證明可有效地增加骨密度,而且使用方便、安全,同時還可用於高鈣血症,惡性腫瘤性骨溶解,骨質疏鬆引起的骨痛和變形性骨炎的治療。
(五)中醫及食療藥膳治療骨質疏鬆
中醫藥能防治骨質疏鬆嗎
中醫認為導致骨質疏鬆的根本原因是腎精虧虛。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虛精血不足則髓之生化乏源,不能滋養骨骼,骨之失養會導致骨骼脆弱無力。其次,脾失健運是骨質疏鬆的重要病機,脾虛運化失司會影響胃腸對鈣、磷微量元素、蛋白質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吸收。而氣滯血瘀則是其促發因素,血瘀痹阻脈絡,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筋骨,筋骨一旦失於濡養便易疏鬆脆弱。
中醫防治骨質疏鬆有3條基本原則:補腎為先、健脾益氣、活血通絡。並由此衍生出4種辨證治療方法。當患者證型為腎陽虛衰時,用溫補腎陽之法,以右歸飲為主化裁;當患者證型為肝腎陰虛時,用滋補肝腎之法,以六味地黃丸為主化裁;當患者證型為氣滯血瘀時,用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法,以身痛逐瘀湯為主化裁;當患者證型為氣血虧虛時,用健脾益氣養血之法,以歸脾丸為主方治之。
近年來臨床報道的對防治骨質疏鬆有較好療效的方劑較多,其中補陽藥以補腎陽藥為主,補血藥以補血養脾為主,補氣藥以健脾益氣為主。由此推出目前中醫藥防治骨質疏鬆的用藥規律:一是以補腎健脾益氣方藥為基本藥物組成。常用的中藥有熟地黃、當歸、黃芪、枸杞子、淫羊藿、鹿角膠、龜甲、黨參、白芍、菟絲子、山藥、杜仲、女貞子等。二是以活血祛瘀藥為主配伍藥物。活血祛瘀藥是除補虛藥以外用的最多的一類中藥。常用的藥物有牛膝、丹參、川芎、延胡索、桃仁、穿山甲(代)、雞血藤、自然銅等。總而言之,補腎、健脾、活血是中醫藥防治該病的主要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