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認證認可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分析(1 / 3)

理論探討

作者:尹建麗 於得水

【摘要】 無論在國際社會還是在我國經濟建設中,認證認可工作的重要性都已日益凸顯。特別近幾年,我國認證認可工作步入了發展快車道,為獲得市場準入破除技術貿易壁壘、服務國際貿易,服務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我國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等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關鍵詞】認證 認可 市場經濟 發展方向

國際標準化組織所述的合格評定主要包括以下兩類:認證,包括產品質量認證和質量體係認證;認可,包括校準/檢驗機構認可、審核機構認可、認證機構認可、審核員/評審員資格認可。我國認證認可條例規定:認證是指由認證機構證明產品、服務、管理體係符合相關技術規範、相關技術規範的強製性要求或者標準的合格評定活動;認可是指由認可機構對認證機構、檢查機構、實驗室以及從事評審、審核等認證活動人員的能力和職業資格,予以承認的合格評定活動。

1.我國認證認可工作發展回顧

1978年我國引入質量認證製度,1981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產品認證機構――中國電子元器件認證委員會,隨後我國的各類產品認證、體係認證和服務認證以及認可工作,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不斷融入國際經濟體係之中而不斷完善發展。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頒布,明確質量認證製度為國家的基本質量監督製度,中國認證認可製度逐步進入到法治化軌道。2001年國家認監委成立,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頒布,中國的認證認可工作進入國家統一管理,全麵規範化、法治化階段。2006年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成立,這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按照國際規則建立我國合格評定工作新體製的又一重大成果,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它表明我國集中統一的認證認可體係已經初步建立,我國認證認可體係工作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我國認證認可的發展將從此步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

2.認證認可未來發展的方向與趨勢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認證認可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目前我國認證認可工作處於快速發展的瓶頸時期,認證認可本身是合格評定活動,麵臨著合格評定活動的法製化、市場化建設,以及認證認可工作的管理、有效實施、質量及其預期達到的目標,各種參與者的關係處理,認證認可的戰略地位等問題。解決好了,認證認可可以長足發展,處理不好,我國的認證認可工作就會在國際上處於被動,直接影響包括國際貿易在內的國家經濟建設大局。

2.1 按照國際通行的合格評定活動規則完善我國的認證認可工作

認證認可是國際上通行的提高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開展認證認可工作有利於減少政府審批、轉變政府職能,有利於社會信用製度的建立,同時也是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的要求。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建立了統一的認證認可製度,從而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接軌。這對於提高我國的產品質量和企業的管理水平,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後WTO時期,必須按照國際通行的合格評定活動規則完善我國的認證認可工作。

首先要完善我國的技術法規體係。目前我國大部分的技術法規由強製性國家標準代替,技術法規是規定強製執行的產品特性或其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包括適用的管理規定在內的文件,如有關產品、工藝或生產方法的專門術語、符號、包裝、標誌或標簽要求;技術標準是經公認機構批準的、規定非強製執行的、供通用或反複使用的產品或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的規則、指南或特性的文件。可見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性質不同,其關鍵區別是前者具強製性,而後者是非強製性的。標準是自願性的,標準應用的強製性不是標準自身屬性,而是法律法規所賦予的,強製性標準是因普遍性法律的效力或法規排他性引證而強製適用的標準。沒有完善的技術法規體係,合格評定就缺少法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