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建立統一的認證認可製度。我國的認證認可行業分治或者說各部委分管主要受標準分治影響,其間又夾雜著行業利益。鐵道有鐵路的認證、衛生有醫藥行業的認可,民航用品認證、體育器材認證、汽車認證、既有特種用品又有消防用品等,各行搞各行、各自管各自,電動自行車/電摩事件的博弈、歐典地板事件、牙防組等事件背後,反映了各種矛盾導致的各類標誌認證、職業健康認證等領域裏存在的混亂、不規範等局麵。許多領域不符合國際化、市場化規律,致使在國際上總是處於被動,如汽車安全認證等被美國、歐盟壟斷,廉價勞動力職業健康水平低而並非自動化製造水平高而造成的反傾銷,近年來國外針對中國產品綠色壁壘不斷增多。目前我國尚無“合格評定法”,僅有一部唯一的認證認可法規。從一些發達國家認證認可製度的發展曆史來看,都經曆了一個從分散到統一的過程。隨著經濟區域化的擴大和貿易的不斷發展,因各國生產的產品技術標準、安全標準不統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形成了嚴重的貿易障礙,也對人身、健康和環境等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歐盟首先製定了統一的技術標準,並就標準的實施又製定了若幹個指令。根據這些歐盟指令,各國都陸續建立了統一的認證認可製度。這一製度的建立,對於促進經濟貿易的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維護公眾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保護環境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外,建立統一的認證認可製度,有利於減少行政審批,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等,自從建立認證認可製度後,政府的主要職責就是製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以監督市場的運行,而很少與企業直接發生關係。同時,政府與認可機構的關係也比較簡單,僅限於授權關係或者協議關係,即政府將有關認證、檢測和人員注冊等管理事項通過書麵文件或者協議的形式授權給認可機構,由認可機構具體負責實施。政府的監督管理是建立在更高層次上的對認可機構、認證機構、檢測機構和人員注冊機構的管理。
第三是加快認證認可科技標準化、信息化、國際化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廣泛開展多雙邊國際交流合作。圍繞國家重大發展需求,啟動一批認證認可科研項目;建立認證認可統計指標體係,製定認證認可與經濟發展的關聯測度,科學評價發展質量;廣泛開展多雙邊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認證認可體係、規則製定活動,推動建立科學合理的國際互認體係。目前,在國際上共有三個全球多邊認可合作組織,即國際認可論壇、國際實驗室認可組織、國際評審員和培訓認證協會。另外還有幾個區域性的多邊互認組織:太平洋認可組織、亞太實驗室認可協會、歐洲認可合作組織等。這些國際組織致力於在不同國家認證機構、實驗室和認可機構之間開展合作,確保認可的認證證書得到廣泛的承認。其宗旨是通過對管理體係、產品認證、實驗室、認證人員和其他類似工作要求的協調和統一,達到消除技術壁壘,促進世界貿易的目的。政府間的互認協議在一定程度上能發揮減少壁壘,便利貿易的作用,但這隻是通過減少或簡化管理而減少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手段之一。在管理要求趨向協調過程中,雙邊互認協議可能隻是其中的一步。
2.2認證認可工作要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麵對不斷增長的認證需求、不斷擴大的認證認可發展舞台,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提高認證有效性為核心,努力完善認證認可工作體係,強化認證認可監管,更好地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