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溫州商人曆史形成的研究:基於曆史製度分析方法(1 / 3)

理論探討

作者:蔡安

【摘要】 改革開放以後溫州地區以民營企業家和民間主導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溫州模式,成為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最注目的發展模式。溫州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並以此為代表的溫州模式的形成是與溫州人文地理要素和曆史變遷過程中積蓄的內在力量有密切的聯係。通過考察溫州的曆史,我們發現曆史發展過程中累積起來的溫州特有的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傳統文化和改革開放以後漸進形成的市場經濟體製相結合從而促進了溫州經濟的飛躍式發展。

【關鍵詞】溫州商人 民營經濟 曆史 曆史製度分析 交易網絡 文化

Ⅰ.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政策實行以後的鄧小平時代,從農村改革開始,通過鼓勵個人積極追求財富,個體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發展開始活躍起來。特別是位於中國浙江省東南部的溫州地區以民營企業家和民間主導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溫州模式成為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最注目的發展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溫州地區的發展受很大的地域資源限製,即土地不足和極度匱乏的生產要素資源的局限。在如此環境之下,溫州地區通過以溫州商人為中心的商業網絡和遠距離貿易從而使溫州地區以家族經營企業為中心的民營經濟得到極大發展。

溫州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並以此為代表的溫州模式的形成是與溫州人文地理要素和曆史變遷過程中積蓄的內在力量有密切的聯係。通過考察溫州的曆史,我們發現曆史發展過程中累積起來的溫州特有的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傳統文化和改革開放以後漸進形成的市場經濟體製相結合從而促進了溫州經濟的飛躍式發展。

然而,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研究還隻是集中在改革開放以後溫州的研究中,從另一方麵來說,擺脫單純從改革開放以後溫州經濟活動的主題研究而用曆史製度分析方法所作的研究還非常缺乏。本論文想要追蹤分析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別具一格的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和溫州商人的曆史形成過程。側重想要說明的部分是利用強調以曆史脈絡為基礎的歸納分析即曆史製度分析方法來探討溫州商人形成的過程。筆者想要通過此方法了解浙江溫州地區到底具有怎樣的曆史背景和區域社會環境,並想要試圖說明能使溫州民營經濟和溫州商人的形成和發展的內在力量到底是什麼。

Ⅱ.理論框架:曆史製度分析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溫州人民不僅從本地區現實經濟條件出發大力促進經濟的發展,還從過去計劃經濟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創造出了“民間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現在,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並且溫州商人是當今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商業群體之一。但我們言及溫州模式的經濟發展特征時可以發現背後有文化因素的巨大作用,同時當我們要說明一地區的獨特文化精神時不能不指出這種精神形成的曆史變遷過程和形成條件。

從總體上分析說明溫州地區的民營經濟和溫州商人的形成過程需要整理清楚以下兩方麵要素的特征和相關性:第一, 改革開放以後的經濟條件;第二,特有的曆史文化要素。因此,為了更好理解這種地域經濟發展模式筆者認為更要強調采用能整體把握製度和經濟發展特性的“曆史製度分析”方法。

曆史製度分析不僅是個人信念成為社會的製度化的規則,還意味著依據內生過程或外部衝擊有意圖的選擇和推進,通過對製度變遷的追蹤能查明製度變遷的內容和經濟發展的關係也就是說曆史製度分析非常重要要把握住行為者的內在行為動機和私的秩序。因此,本研究是以曆史製度分析為基礎把焦點放在行為和製度的相互關係性上,來說明溫州民營經濟和溫州商人形成的曆史過程。即為了要說明特殊的曆史背景中具體的行為模式和相關的環境以微觀的視角對溫州地區的經濟進行采用實證的和曆史製度方法的探索。

Ⅲ. 溫州民營經濟的形成過程

1. 浙江省溫州地區的社會,經濟概況

溫州是位於中國浙江省東南部的一個地級市,為沿海港口城市,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的發祥地。現在溫州的經濟結構有國有,集體,民營企業(個體企業,私營企業)等多樣化的所有製形式組成。但是溫州的私營企業及非公有製企業占經濟比重的90%以上,特別是還擁有20多萬個個體工商戶,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因此,溫州被譽為”中國的民營之都”,被視為”中國市場經濟的晴雨表”。宋代以來溫州依靠手工業和作為對外貿易港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以民營經濟為中心的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溫州商人的形成過程也和溫州的社會區域環境以及曆史特性有非常大的影響。

2.改革開放以前:商業傳統

溫州地區從宋代(960-1279)以來努力擺脫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的製約發展而來。北宋鹹平2年(公元999年),溫州已成為商業發達的中國東南名鎮,被朝廷辟為為對外貿易港口都市.南宋時期以事功學派的集大成者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講究實效,注重功利,提倡民本思想和功利主義的思想長期影響著溫州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成為溫州經濟發展模式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