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探索
作者:王洪梅
【摘要】閱讀的過程是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閱讀有助於鞏固和擴大詞彙、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閱讀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是教學大綱規定的高中英語教學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技能的一個基本方法,又是落實交際實踐性的主要途徑。本文主要針對英語閱讀的策略作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英語閱讀 教學策略
英語閱讀就是讀者利用相關的英語知識和非英語知識去解讀包含一定英語知識和非英語知識的閱讀材料。英語知識是指讀者英語語音、詞彙、語法以及篇章知識的總和非英語知識是指讀者英語知識以外的背景知識,即直接或間接獲取的知識經驗的總和。加強閱讀訓練可以為學生創造大量獲取語言知識和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在課內外的閱讀中既可培養學生對語篇進行分析、綜合並從中獲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會欣賞英語文學作品的美,通過自然滲透,陶冶學生良好的情操。
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學生實踐為基礎來引導學生多看、多讀、多練,通過一係列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的技能,提高其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閱讀課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學習和掌握課文內容所涉及的語言知識(詞彙、句型、語法和習慣用法等),以及了解課文內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進而在閱讀方法、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和閱讀理解的準確度和深度(閱讀欣賞)上得到提高。精選材料,擴大閱讀範圍,增加閱讀量。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使所選擇材料在題材、體裁、難度等方麵適合教學的實際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日益豐富的閱讀中豐富閱讀體驗,從而提高閱讀能力。閱讀材料可以是名人軼事,曆史傳說、民間事故、寓言、幽默小品、新聞報道、史地常識、科普文章等,要求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篇幅適當、內涵豐富、難度適中、生詞較少。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 由表及裏, 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常見的閱讀方式有:
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作準備。尋找主題句, 獲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題。一篇文章通常是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的。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的關係,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係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的信息。
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
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係,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係,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係,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於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