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探索
作者:劉超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和教學的高標準要求,課堂教學的語言愈來愈被廣大教師所重視。在數學教學中也是如此。數學教師對概念、法則、術語的敘述要準確,不必讓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本文就如何優化數學課堂語言提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數學課堂 教學語言
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教法、教學語言是教學的三大中介因素。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和教學的高標準要求,課堂教學的語言愈來愈被廣大教師所重視。上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做為一名數學教師,要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努力提高語言藝術。
第一、語言要準確規範
數學教師對概念、法則、術語的敘述要準確,不必讓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為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
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有個透徹的理解。例如:“整除”與“除盡”、“數位”與“位數”、“增加了”與“增加到”等,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師指導學生畫圖時說:“這兩條直線畫得不夠平行”、“這個直角沒畫成90°”等,這就違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之類的語言錯誤就在於偏概全,缺少準確性。
二是必須用科學的實語來講解,不能用土話、方言來表達。語言幹淨利落,重要的話不冗長,要抓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信息。
第二、激勵性的教學語言,給學生以勇氣和信心
教師要樂於和學生站在同一思維層麵上,用自己的真情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老師提出問題後,有的學生踴躍發言,有的學生卻默不作聲。或因為性格內向,寬容學生的錯誤,善於從學生失利中尋求成功的一麵,嗬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充滿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學生,逐漸樹立信心,敢於表達、樂於交流,學會合作。
第三、恰當使用激勵性的教學語言
新課改強調課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不僅可以教師評價學生,也可以學生評價教師、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等,使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學生在課堂上認真思考、合作探究,大膽質疑、主動學習,教師巧導妙引,整個課堂充滿了平等、和諧的氣氛,進而展現自我,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第四、優化教學語言,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
人的認識活動和心理活動是一個係統的、整體的運動,思維活動始終處於整個活動之中。而語言作為一種符號係統,本身具有概括性、間接性和社會性等功能,對思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於語言、詞來實現的。兒童思維發展表明,兒童掌握語言的。而抽象思維更是借助語言實現的,學生正確表達正是其大腦思維的梳理和條理化的表現。因此,教師要把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句話都作為推進學生深入學習的教學情境。教師要用具有引導性、開放性的有結構的教學語言從不同側麵給予學生質疑的方向,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激勵學生一起參與、共同研究、去讀書、去思考、去感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體現自主性的教學語言,從學生在經驗、認知背景、思維方式等方麵存在的客觀差異出發,因材施教,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寬鬆、開放的空間,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這一新理念,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