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探索
作者:王海燕
【摘要】 新課標以全新的理念談到了課外閱讀的問題,要求“擴大閱讀麵”“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積累”,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課外閱讀 閱讀量
那天我聽見一個小學生對同伴說:“我快拿到二星級的閱讀證書了。”我聽了甚是驚訝!我想這是哪個學校的,這辦法太好了!我常常想著如何讓學生愛閱讀,但常常是苦於沒有很好的辦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總是不盡人意,我發現許多孩子手中捧著卡通漫畫、通俗故事、作文選編。他們的閱讀不是放鬆式的就是應試式的。我琢磨著要好好地加以引導。
新課標以全新的理念談到了課外閱讀的問題,要求“擴大閱讀麵”“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積累”,不僅對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並且對課外讀物提出了建議。“有較豐富的積累”不僅是指語言的豐富,還包括精神世界的豐富。因此,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必須做到質和量相統一:既要讓他們完成量的規定,更要讓他們在閱讀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閱讀都成為豐富語言和精神的有效閱讀。
一、從功利閱讀向經典閱讀回歸
在當今這個多元文化交彙的時代,我們會發現許多孩子手中捧著卡通漫畫、通俗故事、作文選編和流行雜誌等。這種感性化、淺層次的功利性閱讀,占據了他們許多課餘時間。功利閱讀的需要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麵:一是放鬆,二是應試。放鬆是因為學生學習生活緊張,讀一些輕鬆休閑的圖文,可以調節情緒。為應試而讀則更為明顯一些。家長把作文選、作文輔導用書當作孩子最好的讀物,認為對提高作文成績有用,於是累案的作文書包圍了孩子,最終導致他們閱讀興趣的失落。
功利性閱讀是需要的,但絕不應該成為學生閱讀的主流。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說,隻有多讀經典作品,才能完善他們的人格,豐富他們的人生底蘊,引導他們走向積極健康的人生之路。這已是形成共識了的。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去品味經典的醇香,從功利閱讀向經典閱讀回歸。
回歸經典閱讀,關鍵在於教師的引導。新課標中推薦了一些經典篇目,還給教師留下了推薦的空間。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製定一個具體的經典作品閱讀計劃,提供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在實際閱讀中,很多經典作品的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不易讀懂。因此教師要利用課外閱讀指導,向學生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賞析精彩章節,為學生閱讀經典提供幫助。教師除了指導之外,還應創設一個閱讀經典的氛圍,如在班級張貼作品的插圖,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讓學生在這種濃鬱的經典文化氛圍中成長。
二、從興趣閱讀向意誌閱讀躍遷
興趣是閱讀活動得以進行的前提,是閱讀動機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對絕大多數中小學生來講,閱讀活動主要表現為興趣化的閱讀。他們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而對一些雖然有意義、有價值,但不感興趣的讀物很少顧及。實際上,僅靠興趣來維持閱讀是不長久的,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新課程標準以及教師推薦的讀物,並不是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的;課程標準規定的閱讀量,學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難以完成的。然而,這規定的閱讀量是提高語文素養的基礎,是必須完成的,帶有一定的強製性。這就要求學生有高度的閱讀自覺性、自製性,需要他們用意誌來支撐,保證閱讀任務的順利完成。從這一點來看,閱讀指導不能完全遷就於學生的興趣,應該在激發興趣的同時,注重閱讀意誌的磨練,促使他們從興趣閱讀向意誌閱讀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