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改下英語教學課堂教學目標設定的轉變(3 / 3)

(1)The students can guess the meanings of some words from the context.

(2)The students can find the general idea and important details of the text by reading and discussing.

(3)The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animal protection and express their opinions 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y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上述的目標設計既包括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又關注了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的滲透與培養。完整體現了三維教學目標,有機整合了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五個方麵的內容。當然一節課是否必須完全包括這五個方麵,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具體的教學任務而定。對於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但必須全麵考慮。

新課程下英語教學目標的設計應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和學習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內容製定出明確、具體、恰當和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通過優化教學目標來提高教學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提高教師的教學目標意識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和水平的關鍵。為此需要積極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和檢測功能。教學目標能夠使教師和學生按照目標要求控製自己的教學方向。教學目標還製約著教學設計和實施方向,製約著教師對教材的精加工、對教學程序的確定、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對反饋練習的編製。要以目標為導向宏觀規劃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流程,細化環節設計。引導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係統梳理目標語,學會製定雙向細目表,強化教學目標意識。研究宏觀教學目標與微觀教學目標之間的聯係,把握每一個教學活動設計的指向性,製定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目標和實施預案,重視知識板塊(模塊)之間的銜接,不斷整合新舊知識。持續觀察和研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狀態,及時了解學生每節課學到了什麼、怎麼學以及達到何種程度。將積累知識、培養能力、建構學習策略與技巧,與學生積極的情感度和價值觀有機統一起來,促進學生學業能力的可持續提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在實踐、思考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開闊教學視野,提高自身駕馭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布盧姆. 1986.教育目標分類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 版社.

[2] 吳 燕. 2008. 課時教學目標的設定、敘寫、執行、和檢測【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2):15-18.

[3] 教育部. 2004.英語課程標準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4] 張大均. 2004.教育心理學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 教育部. 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實驗)【M】.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

[6] 張金秀. 2010.從課標到課堂—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實踐 反思與改進【J】.中小學外語教學(3): 1-6.

[7] 教育部.2002. 全日製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 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