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驗過程
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班級的學生開展電影鑒賞教學,具體課程實施是通過課堂教學與課下拓展共同完成,通過電影鑒賞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升英語語言思維的提升。
(1)課堂教學
將電影鑒賞引入到英語課堂教學。首先,創設英文電影鑒賞課程:在英語日常教學中每周設定一節英語電影鑒賞課程,鑒賞電影與教學內容相聯係,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獲得英語水平的提升;其次,結合情景教學法與合作學習法,在日常課程中運用電影片段進行知識的串聯與引入,提升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2)課外拓展
將英文電影鑒賞延伸到課外,可以通過比賽、情景劇等形式激發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的自主性。首先,在課前發動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多種渠道尋找鑒賞影片的相關資料,並運用英語進行簡短的影片簡介;其次,在英語電影鑒賞課程結束後撰寫“電影鑒賞報告”;最後,通過電影角色模擬情景劇的形式豐富學生課外生活,提升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和語感。
3.實施原則
(1)師生角色的轉變
英語電影鑒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營造一個輕鬆的課堂環境和特定的語言氛圍,用以提高學生英語語言學習興趣,同時可以通過英語電影鑒賞讓學生深入了解構建英語語言思維的文化環境。因而通過電影鑒賞,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在課程實施中教師要注重角色的轉化,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從接受性向探討式學習、從封閉型學習向合作性學習轉變,繼而轉變為課堂實施的主角。
(2)電影教學素材的選擇
通過前期的調查發現大學生英語水平普遍偏差,因而在鑒賞電影的素材選擇上要注意循序漸進,選擇相對簡單有代表性的電影作品。其次,電影題材積極向上,可以為學生構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第三,要選擇優美語音語調、輕鬆有趣、難度適中的影片,讓學生感受語言之美。
4.結果分析
針對實驗班與參照班的為期三個月的實驗教學,繼而對比實驗班與參照班的英語語言思維能力,評估標準為本校教師擬定的《高校英語語言思維能力評價標準》,滿分20分。並將結果用SPSS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為“T檢驗”。
通過運用spss進行單樣本T檢驗,在統計量表中得出參照班的成績均值為15.01,而實驗班的均值為12.31,參照班與實驗班總體存在著較大差異。
單個樣本檢驗
通過參照班與實驗班在語言思維能力的研究中,實驗班的t值為33.95,自由度(df)為50,sig值小於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總體均值的95%的置信區間為(14.1311,11.5113)。參照班的t值為24.993,自由度(df)為49,sig值小於0.05,具有統
計學意義,總體均值的95%的置信區間為(15.9081,13.1161)。從以上結果中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即實驗采用英語電影鑒賞教學模式對英語語言思維的提升要優於傳統教學模式,由此可見英語電影鑒賞對英語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結語
本文首先針對語言思維進行理論概述,其次通過針對現今大學生英語語言思維能力現狀進行調研,最後用過運用英語電影鑒賞教學方法對英語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實驗分析,通過教學實驗證明英語電影鑒賞對學生英語語言思維具有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