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我的抗癌忠告:新病友,請聽我說(2)(3 / 3)

5.過度治療

2010年春天,頭顱病灶再次複發。伽馬刀一刀解決問題。由於伽馬刀的局限性,我主動要求化療,醫生一開始不同意,理由為:我該用的藥都用過了,腫瘤依然複發表明發生了耐藥性。我不甘心,以身試法,化了三次,化療結束兩個月腫瘤再次複發。我認為,如果不化療,身體就不會那麼虛弱,也就不會那麼快複發。

6.隻做該做的治療

2010年底,顱內腫瘤複發,隻做伽馬刀,不再化療。一直到2012年1月複發。再次做伽馬刀,不做化療。2012年7月複發,仍然隻做伽馬刀。到目前為止,已經接近兩年穩定。關於中醫中藥,我個人從不反對。但是,我感覺自己通過中醫中藥的獲益並不明顯。2012年7月複發以後,我就不再服用中藥,而是改為喝蔬菜汁。

縱觀我9年抗戰,治與不治,這是個問題。雖然我的個例說明不了多少問題,但至少可以給患者朋友一點啟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任何治療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有時候不治療就是最好的治療,用在我這裏可以,用在你那裏或許就不行。

六、科學抗癌,積極自救

在“有理、有利、有節”及“持久戰”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做到“消滅與改造並舉”。

(一)治療誤區

患癌後,先要解決思想上的問題,理智麵對現實,清醒認識癌症是種什麼病。接下來,就要解決身體上的問題。然而,據我的觀察,在治療上目前存在以下誤區—

誤區一:孤注一擲、過度治療。

很多患者一生病便不惜一切代價找到最好的醫院、最好的醫生,要用最好、最新、最貴的藥。這種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再正常不過的。無論是手術,還是放化療,找正規醫院和有經驗的醫生是非常必要、非常關鍵的,這一點要不遺餘力。但是,最好最貴的藥則不一定,甚至,有可能適得其反。有些傳統的藥是經受過時間檢驗的,沒有淘汰正說明了其價值。新藥有風險且價格高,要慎重對待。簽字免費試用新藥的更是賭博,輸了隻能自己承擔後果。有些人錯誤地認為隻要身體受得了,化療藥劑量越大越能徹底殺滅癌細胞。先不說能不能徹底殺滅癌細胞,僅僅高劑量的化療就相當於自殺。這是在幫“敵人”的忙。有些患者不適合手術,不手術或許生存得更長、生活質量更好,可是,一聽醫生說保守治療、帶瘤生存,就接受不了,甚至給醫生下跪求醫生開刀。這是不理智的,這樣做的後果可想而知。

誤區二:病急亂投醫,走極端路線。

心態急躁是新患者的通病,騙子最喜歡拿新病號下手,而且屢屢得逞。什麼祖傳秘方,什麼偏方,什麼廣告,什麼保健品,什麼特效藥,什麼饑餓療法,這些東西都要慎之又慎。假如真的有什麼“神奇”的治療方法,這是全世界的福祉,怎麼會僅僅掌控在少數人手裏而得不到發揚光大呢?身邊病友無數,我也見識過無數“奇跡”。但這些“奇跡”一方麵靠的是正規治療,一方麵靠的是自身的努力。除此之外,真的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我知道,有的患者有時候也是迫於無奈,醫生已經束手無策,於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拿自己當實驗小白鼠……

誤區三:把自己徹底交給醫生,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醫生及藥物上麵而放棄自救。

醫生不是萬能的,藥物不是萬能的。醫生隻能幫助我們康複,是否能康複還得看我們自己。這就好比醫生給你縫合了傷口,傷口是否能長上還得看你自己。治病離不開醫生,但治病不能完全依賴醫生。我從頭到腳幾乎全身都是毛病,腦袋裏的毛病就不說了,耳鳴、鼻炎、咽炎、頸椎病、腰椎病、肌肉萎縮,這些毛病中,有哪一樣是醫生能夠手到病除或藥到病除的呢?特魯德的名言“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揭示了醫學的真諦,是對醫學所起作用的真實寫照。醫生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不能治愈所有的病人,隻是“有時”能夠治愈,而你把自己治愈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醫生身上卻沒有意識到你自己在疾病康複過程中的巨大作用是不是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