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我的抗癌真經:信念由心,智慧用腦(7)(3 / 3)

設身處地想一想,這麼一個定時炸彈在那裏,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而乳腺不同於身體其他部位,即使把整個乳房切除掉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大的影響。在健康麵前,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有些人不服氣了,乙肝大三陽、肝硬化,有發生肝癌的潛在危險,難道要把肝髒切掉嗎?問題是肝髒能切嗎?朱莉麵對的選擇是,切掉乳腺就能把風險從87%降低到5%,何樂而不為呢?

我支持朱莉。我佩服朱莉的勇氣。她是主動出擊捍衛健康的勇士。

在網絡上,很多網友也對朱莉的選擇給出了評論,摘錄如下—

新浪網友A:朱莉也是在分析了家庭的遺傳基因和諸多的可能性後才出此“下策”,我覺得人家是明星,啥也不缺,做什麼都有一定的道理,人家做完手術後加的填充物,估計要比以前的還漂亮呢。以前患癌的概率是87%,做了手術後隻有5%,也許我們麵臨這樣的選擇時,會和朱莉一樣的心態的。

新浪網友B:我和朱莉同屬一樣的基因高危人群,當年在我的一側乳腺因癌前病變被切除的時候,醫生也曾建議我把另一側的乳腺也一並切除,當時的情況可以再造的,但我沒有勇氣接受。後來複發了就很後悔,要是當初聽醫生的建議,後來就不會手術、化療、中藥的,吃那麼多苦了。我佩服朱莉!

新浪網友C:宣傳科學是好的,但要避免用科學一個標準去否定其他。關於生活方式,關於心態,對於抗癌的意義,不能因為沒有科學數據,就否定。我們如果把一切希望都放在科學一棵樹上,也是太危險了,把我們的路限製得太窄了。在癌症還是謎一樣的時候,需要不同的探索都試一試。這其實也是因為科學太無奈,太不濟的無奈之舉。

對於新浪網友C的說法,我完全同意。我也一直在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積極樂觀的心態。我們的抗癌理念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同時,我還認為:

(1)科學家說“目前尚沒有證據表明”,這並不代表科學就否認它。這也恰恰說明了科學的嚴謹性。沒有把握的話,科學絕對不能說。而且,即使有把握也不能說死,也要留有餘地。

(2)即便在科學上並沒有足夠證據表明生活方式與心態能防癌抗癌,但這也絲毫不影響我們追求好的生活方式與好的心態。退一步講,即便在科學上已經證明生活方式與心態根本無法抗癌,難道我們就要悲觀消沉地去生活嗎?也不會的吧!所以說,這不矛盾。活著就是一個過程。人生的歸宿是死亡,人類的最終命運也是滅亡,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要快快樂樂地活著,而且,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過好每一天。

注 釋

[1].四,其他患者也有病灶自動消失的案例。比如淩誌軍①][1,他腦

[2].淩誌軍,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暢銷書作家,2007年2月被查出罹患癌症,2012年出版了《重生手記》,記錄自己五年的抗癌經曆。

[3].2006年6月27日,搜狐健康發表文章《過度化療弊大於利,15%癌症患者被醫死》;2011年12月6日,新浪網廣東新聞中心載文指出,王振義院士稱化療被過度使用;2011年,湯釗猷院士在《消滅與改造並舉》一書中也提到化療被過度使用。

[4].於娟,複旦大學青年教師,2009年12月確診患乳腺癌,2011年4月去世。病中曾寫下一年多的抗癌日記,反思自己的生活細節,後以《此生未完成》為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