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愛彌爾·柯爾(法國心理學家、醫生、成功學家、幸福學家、教育家)指出:我們每個人有兩個自己,一個是主觀意識的自我,另一個是潛意識的自我。支配著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的不是主觀意識的自我,而是潛意識的自我。我們睡覺的時候仍然會心跳、會呼吸,這些都是潛意識在工作;我們走路的時候不必提醒自己邁左腿或邁右腿、哪條肌肉收縮或哪條肌肉舒展,我們可以一邊思考問題一邊打電話一邊走路,這也是潛意識在工作的結果。
柯爾通過一個實驗說明了潛意識對我們的影響。把一條寬30厘米的木板放在地麵上,每個人都可以輕鬆走過去;把這塊木板懸在高空,就幾乎沒有人敢走過去了。同一塊木板,為何放在高空就走不過去了呢?柯爾告訴我們,這是因為放在地麵的時候,你潛意識認為“我自己完全可以走過去”;放到高空的時候,你的潛意識告訴自己“這麼高,我肯定走不過去”。因為潛意識支配著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因此,細胞、器官接受了潛意識發出的“走不過去”的指令,便配合著完成了這一指令。
柯爾分析說,你的主觀意誌是“我要走過去”,“我一定要走過去”,而你的潛意識隻要是“我沒信心,我走不過去,我不行的”,那麼,你肯定會失敗的。柯爾研究發現,主觀意誌遇到潛意識就好像影子見到陽光一樣,主觀意誌必敗。而且,主觀意誌越堅決,越容易失敗,這叫努力反向定律(the law of reversed effort)。
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有盜竊犯告訴獄警,自己也想改掉盜竊的習慣,但就是控製不住自己,有一股比自己強大百倍的力量指引著自己去偷—這就是潛意識的力量。小偷在內心深處不相信自己能改掉偷竊的習慣,主觀意誌越是想壓抑,偷竊的想法就越是強烈。
喝醉酒打老婆的人並不少見。他清醒之後也會後悔,也認錯,可是就是改不掉。他喝酒的時候主觀上並沒有打算“打老婆”,是他覺得“自己不夠幸福,需要發泄”的潛意識讓他在醉酒後打人。他的主觀意誌戰勝不了他的潛意識,因此,他改不掉喝醉酒打老婆的毛病。
通過以上心理學知識我們知道了,潛意識是掌管我們全身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器官的總司令,潛意識才是主宰我們的“上帝”。那麼,怎樣才能控製我們的潛意識呢?柯爾告訴我們,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可以改變潛意識。
(三)
生活中,心理暗示作用於潛意識的例子還是挺多的。
我們經常聽說某人去醫院體檢前還活蹦亂跳,一查出腫瘤來馬上走不動路了。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心理暗示告訴自己的潛意識“自己得了絕症了,活不長了”,於是,全身的器官、細胞都接受了這一“指令”,所以,他立馬崩潰了。
我有位病友,她一起練拳的一個朋友吃了某種保健品過敏住院了,情況非常嚴重,同病房8個人都是同一種情況,最後死掉5個。那死去的5人都覺得自己這次挺不過去了,而幸存下來的3人都堅信自己一定能扛過去,一定能活下來。潛意識認為自己挺不過去的人,主觀上也想活,可是,按照柯爾的努力反向定律,主觀意誌與潛意識衝突的時候,潛意識勝出。可見,要想活命,必須先改變自己的潛意識。
有一個經典的故事,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有個人被關在冰庫,第二天發現他被凍死了,其實,那天停電了,他穿著厚厚的工作服在冰庫裏根本不至於被凍死,是他自己的心理暗示作用把自己嚇死了。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我自己的經曆也能說明問題。
我在職考博士三次。
第一次考材料學院。我的本科專業是生物,跨專業考怎麼可能呢?我潛意識認定我不行,我在準備的時候就不會用全力。我沒考上。
第二次考藥學院。那時候我已經患癌,我不擔心考不上,我擔心考上了畢業不了,還是沒信心,又沒考上。
第三次的時候,我導師告訴我,你一定行,跨專業考沒問題,畢業更沒問題。請相信我,難道我還會拍你馬屁嗎?我想想也是啊,導師怎麼可能明知我不行硬說我行呢?一定是他發現我真的行,那麼,我就開始有信心了,我潛意識接受了這個“我能行”的心理暗示,我大腦的每一個細胞都接收到了這個指令,我果然就行了,而且,超水平發揮。
潛意識就是這麼奇怪,一旦你自己覺得不行,哪怕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也會輕易放棄,還言之鑿鑿,“你看,我早就說了,我就是不行嘛!”進一步強化自己不行的潛意識。如果覺得自己行,即便遇到重重困難,你也不會輕言放棄,而是百折不撓地走下去,直至成功。因為你覺得半途而廢、放棄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是多麼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