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友說如果Y看了淩誌軍寫的《重生手記》就不會這麼草率選擇外科手術了。我不完全讚同。淩誌軍的病例不具有代表性,他的腦瘤是良性的,他的肺癌是惡性的。當時,他的外科醫生主張做手術,但是同時也告訴他外科手術風險很大。同時,他有很多的資源可以利用,甚至可以把片子寄到國外搞會診,誰有這條件?等他把這些資源用足了,他的選擇可能會更加理智,考慮會更加全麵。試想:當外科手術的結果很可能還不如不做的時候,你會下決心去做手術嗎?在糾結不定的那段時間,他的症狀並沒有像醫生預言的越來越重,反而有點減輕,這種情況下他更加不會冒險去做手術了。2005年我在等伽馬刀手術的時候,症狀沒有加重,但也沒有明顯好轉,但片子上腫瘤有縮小,我那時候如果敢等的話也許腫瘤也會消失。事實上,2007年年初,我的多發病灶就在糾結治療方案的時候自動消失了,這個橋段與淩誌軍的幾乎同出一轍。
而Y,他在當地找的是最好的醫院最權威的醫生,醫生告訴他伽馬刀不能根治,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得手術,而且這種手術醫生做過很多次,一般沒什麼問題。醫生給普通病人做手術都沒問題,誰想到這意外會出在Y身上呢?要知道他可是當地的房產大鱷,讓醫生格外關照那是相當容易的事。
(三)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治療過程中可以參考別人的治療方案,但成功的案例也幾乎是不能複製的。正如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孩子無論成績還是品行都會有較大差異一樣,同樣的醫生同樣的治療方案在不同病人身上效果會有較大的差異。有病友說得對,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賭。我想說的是,既然是賭,我們寧可選擇風險小一點的賭法。我知道伽馬刀不能徹底解決我的問題,但它也基本沒有影響我的生活質量。當然,我要提醒大家,我的治療模式同樣也不具有可複製性。我隻想以我的病例為例說明,癌症這種慢性病,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凡是試圖讓腫瘤一槍斃命的方式(風險大的手術、高劑量的放化療等)都要三思而後行。
七、要不要使用特效藥
從網上看到一則轉載的《參考消息》的報道:美國批準抗乳腺癌新藥Kadcyla,據說此藥隻殺死癌細胞,而不會殺死正常細胞。每9個月一個療程,每療程花費9.6萬美元。療效如何呢?據報道,使用Kadcyla的患者平均能多活2.6年,而使用其他藥物的患者隻能多活2年。也就是說,9.6萬美元一個療程的藥隻能提高患者壽命0.6年。
那麼,到底要不要使用特效藥呢?我想談一下我的經曆。
2010年春天,我顱內複發。伽馬刀後一個月,病灶消失,我主動提出來再做一下化療“鞏固鞏固”。下麵是我與醫生的對話:
我:醫生,請問我需要化療3次還是4次?
醫生:無論3次還是4次,如果沒有後續的治療,淋巴瘤很容易複發。
我:後續的治療是指什麼?
醫生:有一種口服化療藥,副作用相對較小,需要一直吃下去。
我:每個月多少錢?
醫生:根據你的體重,每個月大概2萬。
我:這種藥是針對淋巴瘤的嗎?
醫生:是針對膠質瘤的,但是,一名溫州的淋巴瘤患者已經連續服用兩年,一直穩定。
……
我當時心裏在想,我2005年8月做了伽馬刀以後,連中藥也沒喝過,一粒藥片也沒碰過,也能一直撐到2007年5月。2008年4月化療結束,我隻是斷斷續續服中藥,也堅持了整整兩年。我粗略一算,這種口服化療藥一年需要24萬,兩年接近50萬。
於是,我隻能放棄。
那時候,我曾經感慨金錢是多麼重要,自己沒錢是多麼無奈。可是,現在我不這麼認為了。我甚至發現,在某種程度上越是有錢或許越不利於腫瘤的治療。反例不少,大家留意一下就知道了。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一生了癌,第一反應就是找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用最快的時間來治療。其實,這樣做未必正確。
當然,我這樣說絕不是反對使用特效藥。我無論從科研工作者角度還是從患者角度,都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報道。雖然報道中的新藥比舊藥隻延長了0.6年,但如果患者經濟實力雄厚,在保證以上報道完全可信賴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嚐試使用新藥。隻是對於工薪族的家庭來說,一個療程幾十萬人民幣根本負擔不起。與其砸鍋賣鐵孤注一擲多活那幾個月,還不如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要知道抗癌是一場持久戰,花錢的地方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