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7日,我的右胯開始痛,走路吃力。5月8日,CT的檢查結果為椎間盤突出,但是,骨科醫生說椎間盤突出並不能解釋我當時的全部症狀。由於胯部太痛,疼痛科醫生給打了封閉。封閉針不僅無效,腳也開始麻木起來。5月14日,我又去骨科,醫生明確診斷為關節炎。吃了醫生開的止痛藥,好多了,我堅持上班。後來病情進一步加重,連大小便也吃力了。看來絕非關節炎這麼簡單。
這時候,我不是沒有想到去醫院做磁共振檢查脊髓。但是,一方麵,我堅信我的病不是腫瘤,我在感染科、神經內科做了那麼多檢查,包括脊髓腦脊液,都沒有查出問題來,我堅信肌肉萎縮一定是某種炎症引起的。我認為既然不知道是什麼炎症,即使磁共振查出來也無計可施。另一方麵,我那時候還沒有辦理大病醫保,一次磁共振檢查接近一千元,我心疼錢。一直等到6月4日晚上,我才去做了磁共振,結果很意外又合情合理—脊髓腫瘤。
從胯部疼到診斷為椎間盤突出、關節炎到最終確診為腫瘤,拖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若從右腿肌肉萎縮算起,到找到病因足足有半年時間。脊髓手術之前的那兩天,我已經幾乎爬不上床了。
七年過去了,右腿肌肉依然萎縮嚴重,右腳尖不能上抬。我目前的這些症狀都不是手術造成的,而是當初拖得太久,腫瘤壓迫神經造成的。腿的問題對我的康複鍛煉是一種限製,我不僅不能跑,走得多了也不行;尤其剛手術以後,一瘸一拐的,對我的心情和自信心打擊很大;我也因此失去了陪兒子一起跑跑跳跳的樂趣……假如我能提前一個月、一周,甚至三天,都不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
—脊髓手術給我以下啟示:
(1)性格問題、心智模式問題都是情商的範疇,情商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做事情太主觀而不夠客觀,太感性而不夠理性,太被動而不夠積極,這是我的弱點。這些弱點在平時好像感覺不出有什麼大問題,到了關鍵時刻就會左右我的判斷、我的行為,甚至我人生的走向。高中文理分科是這樣,考研是這樣,找工作也是這樣,這樣的性格以及這樣的心智模式時時處處左右著我,影響著我,指引著我走到今天。
(2)醫生也有失誤的時候,隻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體。在發現情況不妙的時候就要積極應對,而不是一廂情願地隻願相信好的結果。醫生之所以判斷失誤,與我的情況複雜有關—我的腫瘤能自己縮小這是不多見的;我又是從事生物醫學研究的,在實驗室接觸細菌、癌細胞等,醫生考慮我有被生物製品感染的可能,也是合乎情理的。另外,如果我遇到的醫生也像一般的醫生一樣,看到複查的片子就簡單認為是複發了而不去把所有的資料都收集齊全做一個研究的話,就不會出現這次誤診。沒有這次誤診,我頭部那些“豆子”就非常棘手。因此,這些年我一直抱著感恩的心態來看待這次誤診,我內心一直感激這兩位值得尊敬的敬業的好醫生。
我本來有那麼長的時間、那麼多的機會可以糾正、避免這個失誤造成的影響,但我沒有,我錯過了。很多時候我們不懂得檢討自己,隻知道一味地指責別人、怨天尤人,豈不知大部分惡果其實都是自己親手種下的。有個故事說,一個信奉上帝的人得了肺癌去世了,他質問上帝:“您既然知道抽煙能夠導致肺癌,為何不提醒我呢?”上帝笑著說:“我怎麼沒提醒你呢?難道你沒發現,你每次都找不著打火機嗎?”
問題既然已經出現,就隻能積極麵對。積極麵對不僅是一種勇敢,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3)一定要盡量選擇大的專科醫院、經驗豐富的醫生做外科手術。我的脊髓手術是非常成功的,主刀的醫生技藝非常精湛,在業界有口皆碑。
幾年前,我的一個親戚得了氣胸,也就是說肺部有個地方漏氣。去省城最好的醫院治療,先後五次,每次都是把胸腔的氣體用一根管子從胸部抽出了事。花了很多錢,遭了很多罪,沒完沒了地複發,痛不欲生。醫生甚至還建議往患者胸腔注入一種黏合劑,然後讓病人在床上打滾,靠黏合劑把肺部表麵粘上。最後,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上海,醫生在患者肺部開了一刀,三天出院。四年了,病人再也沒出現過反複。
(五)避免過度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