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工作一天,到了晚上大腦會很疲倦。而且大腦前額葉功能變得衰弱、不能進行理性的邏輯判斷和冷靜的分析,因此就容易失去理性和冷靜、導致感情衝動。
為了避免惹麻煩,建議大家在頭腦清醒、思維活躍的早晨寄信或發郵件。
另外,正如第1天所接觸到的,寫郵件時,電腦和手機以及智能手機的明亮畫麵會遏製褪黑素的分泌,這樣會妨礙睡眠,使人不能正常入睡。因為酣睡狀態能夠緩解精神壓力,所以阻礙自己進入酣睡狀態絕非好事。
叫停夜間的“自我反省”
夜裏容易陷入負麵思維。很多人都有在就寢前胡思亂想、自尋煩惱、開“自我反省會”的習慣,這些都毫無意義。因為夜間的思考會完全向消極方麵發展。從精神衛生學的角度來講,過度悲觀或者無端地責怪自己會給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如果不斷地胡思亂想,大腦就會分泌出一種叫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緊張激素,全身的髒器和肌肉就會為防備精神緊張而開始做戰鬥準備。這樣一來,心搏數上升、血液流動加快,最終造成無法入睡的後果。
精神壓力是一切“負麵”的根源。讓我們掌握正確的睡眠減肥法,保持不會遭受任何打擊的精神狀態,來強化抵禦精神壓力的能力吧。
第18天 即便熬夜也要遵守“起床時間”
無法一次性償還的“睡眠負債”
日本人的睡眠“量”嚴重不足,在全世界處於低位。在生理學上把日常不足的睡眠時間稱為“睡眠負債”。和金錢不同的是,睡眠負債是不可能“攢起來一次還清”的。因為我們無法“儲存睡眠”。
實際上,為了彌補平日的睡眠不足到了周末就大睡特睡的做法反而會積累疲勞、增加身體負擔。周末睡多了會打亂體內生物鍾,反而會加劇平日的失眠。之所以星期一早上心情和身體狀況都欠佳、被稱為“煩惱的星期一”,是因為周末生活節奏被打亂所致。
如果休息日想睡個懶覺,那麼一定要保證起床時間比平日最多晚兩個小時。有數據表明,睡懶覺超時會影響心理健康。所以積攢下來的“睡眠負債”不要通過“儲存睡眠”的方式,而是通過每天的小睡來一點一點地償還。
遵守“睡覺時間”不如遵守“起床時間”
夜間睡幾個小時才能在白天充分發揮工作能力、才能有益於身心健康呢?這因人而異。其實,現今世人公認的“八小時睡眠”並沒有科學根據。既有睡3~4個小時就足夠的“短睡眠者”,也有不睡夠半天身體狀態就欠佳的“長睡眠者”。傳說拿破侖每天隻睡三個小時,愛因斯坦要睡十個小時以上。二人都成就卓著,終其天年。如果在10~12點之間能保持高度清醒、除了14~15點時段以外的時間裏也不易發困,而且能把該做的工作都做好的話,那麼,就可以說此人的睡眠時間足夠了。
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7~7.5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最有益於健康和美容。順便說一句,我本人也是保證每天0點睡覺、7點起床。如果非熬夜不可的話,請務必遵循“睡覺時間取決於起床時間”這一法則。假設你周六晚上睡得很晚,切記,周日早上也要在與平時相同的時刻起床、沐浴陽光。
從人體的構造與機能來說,早上起床看到太陽光起經過15個小時後發困。所以,如果想“明天早上早起”,那麼,與其前一天晚上刻意早睡還不如前一天早上盡量早起。這樣一來,就能很自然地熟睡、舒舒服服地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