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冬季篇(2)(2 / 3)

冬季吃補品不宜飲茶

茶葉中含有很多的鞣酸,它可以與補藥中含有的皂苷、生物堿結合出現不能被人體吸收的沉澱物,很大程度上降低補藥的補益效用。冬令進補往往使用人參、黃芪、首烏、熟地等補藥,都含有較多的生物堿以及其他活性物質。因此,冬季在服用補藥時,忌同時喝茶,尤其更不能以茶代水送服補劑。

白蘿卜忌與胡蘿卜合煮

冬季,白蘿卜和胡蘿卜共為時令美食佳品,同樣受人們的喜愛。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白蘿卜忌與胡蘿卜合煮。

中醫明確,白蘿卜性味甘辛微涼,功能偏利;胡蘿卜性味甘辛微溫,功能偏補。其性味功能不合,兩者皆含豐富酶類,特別在生食或涼拌時,很快發生酶類的分解與變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白蘿卜與胡蘿卜合煮,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通常就會被胡蘿卜中的抗血酸酵破壞。這樣一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營養價值。所以,冬季忌白蘿卜與胡蘿卜合煮。

特殊說明

陰虛體質者冬季不宜吃麻辣火鍋

有經驗的中醫師通常會告訴陰虛體質的患者,冬季忌吃麻辣火鍋。因為,吃火鍋自然少不了火鍋料,在火鍋料中,常用的辣椒、花椒、胡椒、生薑、肉桂、八角及小茴香等調味品均為辛溫香燥之品,吃後易使人上火。在臨床上,這些調料主要適用於虛寒或寒濕患者食用,陰虛火旺的人如果再食用這些辛溫香燥之品,簡單是火上澆油,勢必加重病情。

中醫指出,陰虛體質的人,大多會出現身體消瘦、低熱、手足心熱、午後潮熱、兩顴潮紅、失眠或盜汗、舌質嫩紅、少苔或無苔、大便燥結、小便黃短、脈細數無力等症狀。假如有上述現象或有痔瘡、肛裂、慢性咽炎、胃病和經常流鼻血的人,冬季還是忌吃麻辣火鍋為好。

尿道結石病人冬天不宜吃冬筍

冬筍是冬季人們喜歡的蔬菜,它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無機鹽,B族維生素的含量也比其他蔬菜多。所以,在冬季生活中吃些冬筍對人體很有好處。

但是冬筍內含難溶性草酸鈣比較多,因此,對於草酸鈣結晶尿或尿路結石的患者來說,就不宜多吃了。尿路結石病人如果過多地食用冬筍,就會增強尿中草酸鈣的結晶,從而使病情加重。所以,專家們指出:冬天尿路結石病人不要吃冬筍。

動脈硬化患者忌補人參

人參作為冬天一種高級營養補品,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但是,動脈硬化病人和高血壓病人不能服用人參。這是因為人參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物質。它是一種具有蛋白特性的肽類物質,其中天門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都有抗脂肪分解的特點。這種抗脂肪分解的物質能抑製體內脂肪的分解,增加組織器官的脂肪量,而脂肪的增加對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患者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肝炎患者冬季忌吃羊肉

羊肉的營養價值很高,冬天食用,對人體大有補益作用。但是,肝炎病人基本上不能吃羊肉。

這是由於,羊肉甘溫大熱,如果肝炎病人過多食用,便會促進一些病情的發展,加重病情。另外,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大量攝入後,因肝髒有病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謝功能而加重肝髒負擔,可能導致發病。

天津橋下冰初結

——立冬話食療

節令特點

立冬在每年陽曆11月7日或8日。古人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表明冬天從此開始。

天人合一

立冬是冬季開始的節氣,人們脫下秋裝,換上冬衣,開始過冬,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可以保護人體陽氣。

我國醫學對立冬以後的養生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如元代丘處機《冬季攝身消息論》說:“冬三月,天地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以待陽光,去寒就溫,毋泄及膚,逆之傷腎,春為痿厥,奉牛者少。斯時伏陽在內,有疾宜吐,心膈多熱,所忌發汗,恐泄陽氣故也。宜服酒浸補藥或山藥酒三杯,以迎陽氣。寢臥之時,稍宜虛歇。宜寒極稍加棉衣,以漸加厚,不得一頓便多,惟無寒即已。不得頻用大火烘炙,尤其損人。”

滋補原則

冬令時節,寒氣逼人,人體上的生理活動需要豐富的熱量來維持。中醫學認為,冬季應是人體陽氣替藏的時候,換句話說,人體的生理活動由於冬季氣候特點的影響而有所收斂,並將一定能量貯存於體內,以為來年的“春生夏長”做好準備。與此同時,又要有足夠的能量來維持冬季熱能的更多支出,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現代營養學研究證明,在低溫條件下,人體熱能消耗有顯著增加,主要為由於基礎代謝率增高、出現寒戰及其他不隨意運動、防寒服裝負擔及其限製活動所引起的能量代謝率上升導致,這些都已得到生化代謝方麵的證實,例如甲狀腺功能增強、去甲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增加氧的攝取量等。熱能消耗增高的幅度則往往因實際曝寒情況而有幅度變化。有國外報告表明,同一勞動強度的人每天熱能需要量在33℃時為12958千焦,而在零下35℃時則增加到20482千焦。對我國50年代南方、中部和北方居民的熱能需要量的調查分析表示,除體格因素外,由於環境溫度的差別,北方比中部和南方居民熱能需要量分別高出5%和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