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冬季篇(1)(3 / 3)

二,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常見的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有動物肝腎、花生、糙米、麥麩、豆類等,這些食物可以平展皺紋,控製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等皮膚病的發生。

三,富含尼克酸較多的食物。如瘦肉、雞蛋、豆類、花生及小白菜、油菜、莧菜等綠葉菜。在日常飲食中保證尼克酸供應充足,能夠預防癩皮病。

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棗、山楂、橘子、橙子等。在飲食中,維持維生素C的供應充足,可有效防止皮膚產生出血性紫癜。

五,動物脂肪。適當吃些動物脂肪不僅有利於供給人體熱能而且可使皮膚保持鮮明光澤和富有彈性。

冬季紅棗養生

冬季多食用紅棗,能彌補人體維生素的不足。研究表明,紅棗中所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D的含量大大超過於蔬菜和水果。特別是含有生物類黃酮物質,能保護維生素C免於破壞。因此,人們把紅棗譽為“天然的維生素丸”,是人體抗衰老的最佳補品。

中醫指出,紅棗具有益氣養血、健脾益智的作用。民間有“一天吃三棗,終身不顯老”之說。紅棗味甘性平,能調百味。紅棗不但能滋補養血,而且能健脾益氣,抗疲勞、養神經,此外還有保肝髒、抗腫瘤、增強機體抵抗力的功能,尤其是對於貧血虛寒、腸胃病等病的防治非常有效,長期服用可使人延年益壽。

冬季宜食臘鴨

隆冬季節,臘鴨營養豐富,食療價值高,更加受人們的喜愛。因此,隆冬宜食臘鴨。

臘鴨的食法豐富多彩,蒸、扣、炒皆宜。其特點是香鮮味濃,甜美可口。臘鴨皮下脂肪很豐富,適合於馬鈴薯之類的“瘦”物共烹,這類物料味淡而質瘦,臘鴨肥油與其中和,烹製後的食物軟滑甘香,肥而不膩。

臘鴨全身是寶,可烹製各種美味佳肴。如油鴨鵪鶉鬆,以臘鴨去骨,取淨瘦部分,剁粒,鵪鶉起肉剁爛,以肉、叉燒、冬菇、冬筍、韭黃等粒共炒就完成了。亦可用生菜包起上席,其味清鮮甜美。還有玉簪蝦球、玉簪雞翅,以蝦球、去骨雞翅、臘鴨肉變化成條形和菜穿上,則成色、香、味、形俱全的熱葷菜式,各有特色。而且有的名廚以臘鴨代替雲腿,選用清遠雞肉,靚北菇,以麒麟排列,扣熟成“生扣鴛鴦雞”,效果頗佳。臘鴨的頭、頸和骨是民間煲湯、煲粥的上品。

冬季進補可用食品

其一,補氣虛。最好用栗子、花生、大棗、蓮子、荔枝、白扁豆、菱角、山藥、黑木耳、蜂乳、蜂蜜、粟米、雞肉、鴿肉、海參、牛肉、驢肉、鯽魚、泥鰍等食物。

其二,補血虛。最好用龍眼、葡萄、桑葚、胡蘿卜、菠菜、黃豆、玉米、豬血、豬皮等食物。

其三,補陰虛。最好用梨、甘蔗、椰子、鬆子、銀耳、燕窩、豆腐、豆漿、燕麥、小麥、蕎麥、黑豆、芝麻、鴨肉、兔肉、豬蹄、鱉肉、雞蛋、龜肉等食物。

其四,補陽虛。最好用核桃、韭菜、羊奶、蝦、羊肉、狗肉等食物。

冬季肉食

其一,羊肉。中醫指出,羊肉性味甘、溫,具有益氣補虛和溫中暖下的功效。

其二,牛肉。中醫指出,牛肉性味甘、溫,具有安中益氣和補脾胃、壯腰膝的功效。

其三,鵝肉。中醫學認為,鵝肉性味甘、平,具有和胃止渴和益氣補虛的功效。

其四,鹿肉。中醫學認為,鹿肉性味甘、溫,具有補五髒、調血脈和壯陽益精的功效。

其五,驢肉。中醫學認為,驢肉性味甘、平、微酸,具有養血止血、益氣息風和安心神的功效。

其六,雞肉。中醫學認為,雞肉性味甘、溫,具有溫中益氣和補精填髓的功效。

其七,鴨肉。中醫學認為,鴨肉性味甘、鹹、微涼,具有滋陰養胃和利水消腫的功效。

其八,烏雞肉。中醫學認為,烏雞肉性味甘、平,具有養陰退熱的功效。

其九,鯽魚肉。中醫學認為,鯽魚肉性味甘、溫,具有益氣溫中的功效。

其十,鵪鶉肉。中醫學認為,鵪鶉肉性味甘、平,具有補中益氣、強筋骨和祛風濕的功效。

其十一,野雞肉。中醫學認為,野雞肉性味甘、酸、溫,具有補中益氣和滋養肝髒的功效。

冬季宜食菌類養生食品

冬天,在蔬菜缺乏、綠葉菜少的情況之下,菌類便成為人們養生的首選保健食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