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秋季篇(6)(1 / 3)

將魚翅、玫瑰花、枸杞子各種調料同放燉鍋內,置大火上燒沸,再改小火燉煮半小時左右即成。

每日1次,連續食用1個月。

[功效]

補氣血,美容顏。可用於治療氣血虧損型之更年期婦女病。

[注意]

外邪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禁食。

豆豉蒸帶魚

[材料]

豆豉30克,帶魚500克,料酒12克,薑7克,蔥13克,鹽4克,味精25克,雞油116克。

[做法]

將豆豉洗淨;帶魚去除雜質洗淨,切成段;薑切片,蔥切段。

將帶魚加入味精放蒸盆內,加入豆豉、雞油、料酒、薑、蔥拌勻,入味半個小時,除去薑、蔥,放入蒸籠內用大火蒸15分鍾左右即成。

每日1次,佐餐食用。連續食用1個月。

[功效]

補五髒,美容顏。可適於五髒虛損型之更年期婦女食用。

[注意]

胃寒者忌食。

黃芪燴什錦

[材料]

豬肉100克,黃芪10克,胡蘿卜60克,筍20克。

[做法]

黃芪冼淨水煮後取汁;豬肉、胡蘿卜、筍洗淨切片待用。炒鍋中放花生油,下肉片爆炒盛起。鍋內再放油炒胡蘿卜片刻,放筍片、肉片、黃芪湯,加調味料,加蓋煮開即成。

[功效]

益氣補血和胃。有助於腫瘤病人康複。

薏仁粥

[材料]

薏仁45克,米(酌量),鹽或糖均可適量。

[做法]

薏仁洗淨,浸泡備用。米放進鍋內加入適量的水,將薏仁放進米鍋內,用小火煮,煮至成粥狀,加入鹽或糖,即可食用。

[功效]

利尿、消炎、祛風濕、清熱解毒、健脾止瀉除濕,對浮腫、肥胖痰多、皮膚粗糙、疣、黑斑等有顯著療效。

青蘿卜湯

[材料]

青蘿卜2個(約500克),甜梨5個,紅棗4枚,細鹽5克,白糖15克。

[做法]

青蘿卜洗淨,切塊,放入開水中焯一下;甜梨、紅棗分別洗淨,將甜梨切塊待用。湯鍋置武火上,放入清水適量,同時,加入青蘿卜、甜梨、紅棗。燒開後,再用文火煮2小時,最後加入細鹽與白糖,起鍋即成。

[功效]

有解暑,利尿,去濕之功效。

寧心酒

[材料]

龍眼肉500克,桂花120克,白糖240克,白酒5000毫升。

[做法]

浸泡,密封放置,時間越長越好,其味清美香甜。

[功效]

安神益智,寧心悅顏。可治療失眠等症。

[注意]

隨量飲用,切忌喝醉。

燉豬腰

[材料]豬腎2個,杜仲15克,核桃肉30克。

[製法]先將豬腎切開,去腎盞,洗淨,與杜仲、核桃肉一起燉熟後,去杜仲、核桃肉。

[用法]用豬腎蘸少許細鹽食之,可作佐餐。

[功效]補腎助陽,強腰益氣。

[宜忌]適用於腎氣不足而致的腰痛乏力、畏寒肢涼、小便頻數、視物不清、陽痿、遺精等症。

豬腰核桃

[材料]豬腰1對,杜仲30克,核桃肉30克。

[製法]將豬腰與杜仲、核桃肉同煮熟。

[用法]燉熟後蘸少許細鹽食用。

[功效]益腎助陽,強腰益氣。

[宜忌]適用於腎虛不固的遺精、盜汗。

炒芝麻

[材料]芝麻15~30克,鹽少許。

[製法]芝麻炒香,加鹽少許。

[用法]嚼食。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

[宜忌]適用於肝腎虛弱、精血不足、眩暈耳鳴、眼幹目昏、須發早白、腸燥便

秘、產後血虛、乳汁不足等。

香酥山藥

[材料]鮮山藥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菜油750毫升(實耗150毫升),醋30毫升。

[製法]將新鮮山藥洗淨,上籠蒸熟後取出,去皮,切成33厘米長的段,再一剖兩半,用刀拍扁。熱鍋倒入菜油,待油燒至七成熱時,投入山藥,見山藥炸至發黃時撈出待用。另燒熱鍋放入炸好的山藥,加入糖和2勺水,用文火燒5~6分鍾後,即轉武火上,加醋,用澱粉勾芡,淋上熟油起鍋裝盤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胃,補肺腎。

[宜忌]用於脾虛食少、腹瀉、肺虛咳嗽、氣喘,腎虛遺精、尿頻等症。

節令美食

中秋佳節,我國各族人民都有賞月吃月餅的風俗。月餅作為一種正式食品,開始於宋盛於明清。唐代以前盡管已經有了祭月、拜月活動,但那時卻還沒有月餅可食。到了宋朝,月餅已經作為一種商品而正式出現。蘇東坡已有“小餅嚼如月,中有酥與飴”之美句。專門記錄宋朝民俗的《夢梁錄·葷素從食店》一書中寫道:“市食點心,四時皆有,任便索喚,……芙蓉餅、菊花餅、月餅、梅花餅……應千市食,就門供賣”。但是宋代那時的月餅還沒有真正成為中秋佳節的節令食品。宋朝時侯的中秋之夜,“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而在中產階級中,這一天也要“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貧苦人家則“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看來那時中秋,各階層人民隻是玩月,但還沒有以月餅為節令美食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