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秋季篇(2)(2 / 3)

有些人認為,在秋高氣爽的時候,飯後適量吃些水果,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消化,使大便通順。但不知道,飯後立即吃水果,不但不會有利於消化,而且還可能造成脹氣和便秘。因此,秋季飯後忌立即吃水果。

冠心病患者秋季不能多吃水果

秋季,冠心病患者適量吃些水果,能夠補充機體所需的有機酸、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素等。但是不能過量食用,如果吃水果多,會使病情加重。

這是因為,水果中含有比較豐富的果糖、葡萄糖、蔗糖等糖類,冠心病患者多吃水果可使血脂猛增、血糖升高和產生肥胖,這樣更顯雪上加霜。

肺炎、支氣管炎患者不能食用柑橘類水果

柑,又名金實、柑子、木奴,為秋季時令果品之一。柑主要含有糖分、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成分。但是,秋季肺炎、支氣管炎患者不能多食柑。

中醫認為,柑味甘酸,甘可生津,酸可斂津,都可以聚生痰濕;又性涼,《醫林纂要》說:“多食生寒痰。”如果肺炎、支氣管炎患者多吃柑,可導致加重病情。

低血糖患者秋季不宜多吃柚子

中秋佳節,花好月圓,我國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區有這樣一種風俗:除了家家戶戶做好了精美可口的月餅外,金黃碩大的秋季水果柚子也是餐桌上一定不能缺少的美食。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服藥期間不能食用柚子。

這個說法是加拿大一位醫學專家提出的。他指出柚子中含有一種沒有名字的活性物質,這種物質對人體腸道的CYP3A-4酶(大約有60%的處方藥與這種酶的代謝有關)有阻止作用,使藥物正常代謝受到阻礙,令血藥濃度大大增高。這不僅會影響肝髒解毒,使肝功能受到損傷,還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應,甚至產生中毒。

臨床觀察也發現,病人吃了抗過敏藥特菲那定時,如果吃了柚子或喝了柚子汁,輕則會出現頭昏、心悸、心律失常、心室纖維顫動,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到目前為止,已證實不能與柚子汁一同飲用的藥物有:冠心病常用的鈣離子抵抗劑、降血脂藥,消化係統疾病常用的西沙必利、苯二氮卓類藥物(安定)以及含咖啡因的清熱止痛藥物等。

慢性腸炎患者不宜多吃核桃仁

中醫認為,秋季幹果核桃仁含有大量油脂,潤腸通便,便秘者可以使用,如果慢性腸炎患者食用核桃仁,則會導致病情加重。所以,秋季慢性腸炎患者忌多食核桃仁。

感冒患者不宜吃烏梅

中醫認為,感冒患者應該食用辛散之品,以利表邪擴散,不能食酸澀收斂性食物,如秋季果品烏梅等。所以,秋季感冒患者禁食烏梅。

荻花芒蘆葉起西風

——立秋話食療

節令特點

立秋在每年陽曆8月7日或8日。立秋,昭示著秋天的到來,秋是驚爽的季節。從這一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

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端。但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會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天氣的。

從其氣候形勢看,立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所以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燥熱的氣候,往往要持續到9月的中下旬,天氣才能真正涼爽起來。

天人合一

立秋恰巧在末伏前後,氣溫雖然有所降低,但還有“秋老虎”的威猛,江南地區的氣溫仍可高達35℃以上,夏日的餘熱仍然存在。立秋後,雖然氣溫仍然很熱,但早晚氣溫比夏天要低一點。人們鍛煉要注意,應遠離在車輛過多的道路上晨練;晨練不要過早,應在太陽升起之後;出汗後應用幹毛巾擦去,或及時洗澡換衣服,以防感冒。

立秋後陽氣轉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養生原則應轉向斂神、降氣、潤燥、抑肺扶肝,如此才能保持五髒無偏。善養生者,須早睡早起,以旺生氣;收斂神氣,以避殺氣。飲食增酸減辛,有助於肝氣。

滋補原則

秋季一到,氣溫逐漸降低,人們便習慣地想到要補充營養。因為人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消耗大,而進食較少,當天氣轉涼,調補一下身體非常有必要。但那種不管機體情況,把許多補藥、補品,如人參、鹿茸、雞肉、羊肉等等放在一起食用,稱之為“大補”的方法是很不明智的,這樣做不但對健康沒有好處,反而浪費財力物力,甚至還會損害身體。

因此,秋季六節氣養生的飲食原則是既要有營養,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同時,換季時人們抵抗力特別差,如果體質不佳就更加容易得病,因此這時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物,將對身體健康大有幫助。

滋補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