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食品
秋季宜食糙米
我國許多營養學家大力提倡:秋季健康飲食,宜多吃糙米。在美國糙米被稱作為“褐色之米”,食用糙米已成為美國的一種新潮流。有人對糙米與精米的營養進行過比較,證實糙米的成分優於精米。營養研究的結果表明,糙米的消化吸收率比精米高:脂肪的吸收率,精米飯為929%,糙米飯為629%。
從表麵上看,好像精米在這方麵比較有優勢,但脂肪含量精米隻有05%,而糙米卻有12%。若換算成實際的脂肪吸收率,精米為046%,糙米為078%,糙米比精米的吸收率高接近一倍。糙米另外一些營養成分的實際吸收率也比精米高。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秋季常常食用糙米,能夠預防動脈硬化、糖尿病、大腸癌,防止腳氣病、老年斑和便秘,更具有解毒的功效,還能強肝健體,消除疲勞,提高記憶力,消除焦躁不安的情緒。而且,糙米還具有美容與健美的作用,可防治皮膚粗糙、青春痘、暗瘡、黑斑、皺紋、肥胖等,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仲秋鴨子
“秋風起,鴨子肥”。在每年入秋後,正是人們吃鴨子的大好時節。依照舊的傳統習慣,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食鴨子的人數猛增,說之為全國的“食鴨日”也不為過。
在我國南北方都能飼養鴨子。鴨子應以雄者為良,老者為佳。
鴨肉鮮嫩肥美,含有豐富營養。在每100克的鴨肉中,含有水分638克,蛋白質155克,脂肪198克,糖類025克,灰分065克,維生素A 52微克,維生素B-1008毫克,維生素B-2022毫克,尼克酸42毫克,鈣6毫克,磷122毫克,鐵22毫克,鋅133毫克。
鴨肉是人們秋季最愛吃的肉類食品,並且還能製成多種風味獨特的佳肴。家庭烹鴨,可燒可烤,可鹵可醬,也可蒸燉,還可用於扒、煮、煨、燜、熏、炸等烹調作法。還可將鴨加工成條塊,采用爆、炒等烹飪方法。以鴨入饌適應各種調味方法,甜香、鹹鮮、麻辣、酸辣、紅油、五香、陳皮、香糟、芥末、煙香、魚香、鹹甜、怪味等都可以。鴨子不但可以用作主料,而且也可以用作配料,製成冷菜、湯羹、炒菜、火鍋、小吃、麵點、粥飯等,還可用做餡料加工。
我國中醫認為,鴨肉味甘、鹹,性微寒,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清肺補血的效用,用於治療癆熱骨蒸、血暈頭痛、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症。《日用本草》中記載:鴨肉可“滋五髒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解水,養胃生津”。醫典《雷公炮製藥性解》強調:“黑嘴白鴨,為大補虛勞之聖物。”我國另外一些醫書上說,老鴨和豬蹄煮食,能補氣肥體;鴨肉和糯米煮粥吃,有養胃補血生津的效用。
在我國民間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食法:
1鴨子1隻,當歸35克,加水適量,燉食。具有益氣補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治療老年性貧血、大便秘結等病症有較好的作用。
2鴨子1隻,黃精60克,加水適量,清燉,吃肉、喝湯,分3天6次吃完,每星期1隻。對於治療老年性肺結核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
3鴨肉適量,同海帶燉食。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對老年性動脈硬化和高血壓、心髒病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
對於患腫瘤的體質虛弱的病人,應采用冬蟲夏草4~6枚,老雄鴨1隻,去肝雜,把鴨頭劈開,納藥於中。用線紮好,待蒸爛後食用。其藥氣能從頭直貫鴨身。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稱:“凡病後虛損人,每服1鴨,可加人參30克。”
防秋燥飲食
待入秋後,雨水漸漸減少,空氣濕度下降到人們生活所需限度(相對濕度70%)以下。由於天氣幹燥,草木漸枯。秋燥傷津,傷津而引起燥症。燥是秋季的主氣,屬陽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溫燥(初秋)和涼燥(深秋)。在初秋,仍有夏的高溫。再加上天晴少雨,氣候幹燥,此刻感染的燥邪為溫燥,主要傷陰,即損害人體的津液,症狀是皮膚幹裂、眼幹裂、舌紅少津、毛發幹燥、小便赤黃、口鼻咽幹、胸痛幹咳、少痰、痰中略帶血絲,嚴重的有發熱至高熱。秋燥所引發咳嗽時間較長,難以治愈,使人畏懼。所以,人們把秋季的溫燥稱為“秋老虎”。
因此,預防“秋老虎”傷人,在飲食方麵應選擇哪些食物呢?
第一,宜多飲水。每天至少飲水1000多毫升以上;多喝稀飯、淡茶、熱菜湯、豆漿、果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