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
把炒鍋置於旺火上,加肉清湯燒沸,放入蓴菜、熟火腿片、鹽、味精,再次燒沸,去除浮沫,盛入大湯碗裏,淋上熟豬油即可。
[特點]湯色澄清,蓴菜爽滑,鮮香味醇。
白斬三黃雞
[材料]嫩三黃母雞1隻,香蔥末45克,薑片18克,紹酒24克,醬油80克,白糖12克,味精2克,香麻油、香菜各5克。
[做法]
(1)煮雞:把雞宰殺洗淨,放入冷水中浸泡2~3小時。待大湯鍋裏的水燒沸後,將雞身全部放入沸湯裏浸燙,10~20秒後拿出湯麵,待湯再沸,再按前法放入、拎出,如此燙3~4次,這樣可使雞身內外受熱均勻、不破皮,然後用冷水洗淨雞皮上殘留的血沫,去除湯麵上的血沫,再將雞放回鍋裏,加薑片、紹酒、清水適量降低湯溫,蓋上鍋蓋,用微火燜半小時左右,至雞肉斷血,即取出後放入冷開水裏泡涼,冷卻斬塊,呈橋形裝入圓盤。
(2)配蘸料:下醬油入鍋,加清雞湯或清水25克、白糖、味精適量燒沸,倒入盛有蔥末的碗中,同雞上桌。
[特點]
雞皮光亮油潤,黃白相間,肉嫩皮脆。
糖醋溜鯉魚
[材料]
活鯉魚1尾,蔥、薑、蒜末各6克,米醋120克,白糖120克,醬油12克,鹽3克,水芡粉25克,熟清油1600克(實耗160克),幹澱粉80克。
[做法]
鯉魚斬殺洗淨,兩麵魚肉切成牡丹片形狀,放入幹澱粉裏沾滿粉(刀縫中也要粘滿)。
炒鍋放旺火上,下熟清油,燒到7成熱時,手拎魚尾入鍋,炸至裏外均熟時撈出,待油溫升至8成熱時,再將魚放回鍋內複炸片刻,待外皮脆酥時撈出,瀝去油,裝入大魚盤裏。
鍋裏留適量餘油,下蔥、薑、蒜末炒香,加水(250克)、白糖、醬油、鹽燒沸,然後加入米醋,並隨即下水芡粉推勻,加熱油60克推開,盛出澆在魚身上。
[特點]
外酥脆、內酥嫩,稍有鹹味,酸甜可口。
食療食譜
銀杏烏雞煲
[材料]
白果200克,烏雞1隻,竹蓀20克,杏仁10克,蓮子10克,紹酒7克,薑7克,蔥7克,鹽7克,雞精7克,味精5克,上湯25升。
[做法]
烏雞宰殺後清洗幹淨,去除內髒及爪,在沸水中過一下;白果仁用沸水炒後,去皮、心;杏仁去皮;蓮子去皮、心;竹蓀洗淨切段;薑切片,蔥切段。
將烏雞放入沙鍋內,加入薑、蔥、紹酒攪拌均勻,然後放入白果、蓮子、杏仁、竹蓀和調料,加入上湯,用小火燉至烏雞肉熟爛即可食用。
[功效]
定咳喘,止帶濁。適用於年老咳嗽、哮喘、小便頻數、崩漏帶下、更年期綜合征等。
[注意]
白果心有毒,切記勿食。
每日1次,連續食用1個月。
有實邪者忌食。
果仁排骨煲
[材料]
草果10克,苡仁30克,蓮子30克,豬排骨250克,花椒7克,紹酒50克,味精7克,雞精7克,上湯25升,鹽7克,薑7克,蔥7克。
[做法]
苡仁去雜質清洗幹淨;草果去核,留皮;豬排骨清洗幹淨,剁成段;薑切片,蔥切段;蓮子去心。
將苡仁、草果、豬排放入鍋內,和紹酒、薑、蔥一起拌勻,再加入上湯,放入調料調味。
將鍋置旺火上燒沸,再改用小火將排骨燉至熟爛即可上桌。
[功效]
健脾燥濕,行氣止痛,消食和胃。可用於治療脾虛濕重、關節酸痛、食少便溏、更年期綜合征等。
[注意]
蓮子心苦、寒,請勿食用。
每日1次,堅持食用1個月。中滿痞脹及大便燥結者切記勿食。
玉竹豬心煲
[材料]玉竹參100克,豬心500克,紹酒7克,薑7克,蔥7克,花椒7克,胡椒粉7克,鹽7克,雞精5克,味精7克,上湯25升。
[做法]
玉竹清洗幹淨,切成節,用水悶泡片刻,放在鍋內;豬心洗淨,放入沸水去除血水,加入紹酒、調料,去腥味後,撈出將豬心將其切成薄片。
鍋置旺火上燒沸,煮20分鍾左右,加入豬心片和調料,再用小火將豬心燉至熟爛即可。
[功效]
安神寧心,養陰生津。對於熱病傷陰的幹咳煩渴、心血不足所致的驚悸怔忡、心煩不眠、更年期綜合征等有良好作用
[注意]
每日1次,連續食用1個月。胃有痰濕氣滯、陰病內寒者切勿食用。
百合鮮藕烏雞煲
[材料]
百合30克,鮮藕200克,烏雞1隻,紹酒50克,雞精7克,上湯25升,味精7克,鹽7克,薑7克,蔥7克。
[做法]
百合去皮清洗幹淨;藕洗淨,切厚片;烏雞清洗幹淨,與調料一起放入沙鍋內,加入上湯。
鍋置旺火上燒沸,再改用小火燉至雞肉、藕熟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