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沃爾沃卡車扭虧轉盈、現金流量持續改善背後,財務充當了絕對的“主角”。
10年之前,代表“輕型”業務的沃爾沃轎車剝離之後(1999年,沃爾沃卡車售於福特集團),沃爾沃集團一直堅守“重型化”發展,專注於業務開發、生產和銷售商用運輸產品。如今,曆經一年的吉利收購沃爾沃轎車案終於沸沸揚揚的落下帷幕之際,沃爾沃卡車也在經過金融風暴的洗禮之後迎來了新的春天。2010年4月23日,沃爾沃CEO Leif Johansson宣布,沃爾沃今年一季度成功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17億瑞典克朗,而2009年同期虧損45億克朗。一直以來,在歐係卡車排名中,沃爾沃卡車穩居市場第二,僅次於奔馳。
近年來沃爾沃集團一直在其視為未來戰略重點的亞洲市場上積極布局,為此沃爾沃集團接連實施了數次重大兼並:2006年並購日產柴,2007年收編臨工機械,牽手印度第三大商用車製造商Eicher……籍此大規模進入日本、印度、中國大陸等幾個關鍵性市場。經過數年整合,沃爾沃大規模進軍亞洲重卡市場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成功盈利的背後,不僅得益於市場需求的回暖和此前戰略的鋪墊,Leif Johansson直接將沃爾沃今年第一季度扭虧為盈歸功於產能利用率的提高與成本的大幅削減。這其中,擔任沃爾沃集團卡車亞洲區財務總監的劉光偉可謂絕對的“主角”:2009年,亞洲卡車業務削減了24%的銷售和行政費用,今年一季度的卡車銷量突飛猛進,比去年同期增長117%,而同期的庫存總量同比下降了23%。
采訪中,劉光偉不僅與我們分享了其在這場“轉身賽”中財務主角的故事,同樣對未來三年沃爾沃卡車在亞洲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在未來三年間,我們期望年均銷售增長15%,在2012財年實現營運資本回報率超過50%的目標。”
沃爾沃集團是全球頂尖的商業運輸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由卡車、建築設備、客車、金融服務等幾大業務組成,商用卡車部是沃爾沃集團的核心業務。沃爾沃卡車在亞洲市場共有五個重點區域,分別是中國、韓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同時卡車部亞洲區負責集團所有品牌的卡車銷售業務,包括沃爾沃卡車、雷諾卡車、UD卡車和馬克卡車。
KPI追蹤成本
2009年沃爾沃集團確定兩大戰略目標,一是不虧損,二是保證現金流量。“成本控製和保證充足的現金流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任務。”
當經濟衰退時,成本不僅不會下降反而可能上升10%〜;20%。“產業鏈猶如高速運轉的機器,市場需求急劇萎縮後,上下遊產業難以在很短時間裏“刹車”,產業鏈上的產能和形成的成本不能很快適應新的業務量,這就需要一個緩衝期。這個緩衝期是導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這個時候財務的作用就是要及時預測這個緩衝期,並及時傳達給管理層與市場,從而采取相應的政策將不利的衝擊削減到最小。“在業務開展和戰略執行過程中,財務部門的角色主要體現在對業務的追蹤、分析、預警以及決策支持。當所有數據呈現在眼前時,財務作為超級用戶,需要分析這些數據背後的信息,並在此基礎上作出分析與判斷,從而提供給管理層作為決策依據。”
對此劉光偉表示,建立一個健全精細的財務的KPI追蹤體係至關重要,通過對追蹤報告的分析,及時洞悉市場環境的挑戰與變化。據悉,亞洲卡車業務分部擁有沃爾沃最健全、最精細的財務報告和追蹤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