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梅隆銀行:模式領跑(1 / 2)

被稱為“銀行的銀行”的紐約梅隆以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在麻煩不斷的世界金融業辟得一片藍海,獲得了長足發展。

2010年4月20日,紐約梅隆公布了2010年度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該集團今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達到5.59億美元,每股收益0.46美元,持續經營每股收益0.49美元,與去年同期每股0.31美元的收益相比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收入增長13%,資產管理規模已達1.1萬億美元,而全球托管的資產已經達到了22.4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位。

亮麗的財報背後是這家被稱為“銀行的銀行”的獨特的商業模式。十幾年前,紐約梅隆通過對信貸、信用卡、投行、零售銀行等非核心業務出售或資產互換的方式(零售銀行業務與大通的公司信托業務互換),從而專注於證券服務、資金清算管理、資產管理等核心業務,形成了紐約梅隆獨特的商業模式。

紐約梅隆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董事總經理陳清先生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近十幾年來,紐約梅隆的幾乎所有動作都是圍繞著核心業務展開的。

模式製勝

紐約梅隆總裁Gerald L.Hassell曾經公開表示,“專注於某一領域,做我們最擅長的、最了解的業務是我們的企業文化,正是這樣的文化決定了我們的商業模式。”其實正是由於十幾年前的戰略調整,使得紐約梅隆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免於一劫,沒有遭受損失。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紐約梅隆的信貸損失準備金由2009年第四季度的6500萬美元降至3500萬美元,資本充足率達到13.2%,是各金融機構中的最高值。“而且從曆史經驗看,證券服務和資產管理業務能夠在經濟周期中表現更穩定,長期的盈利能力更強。”

“過去十幾年,我們做的很多並購和資產轉換都是圍繞著我們在全球排名比較靠前的業務進行的,我們一直堅持,如果做不到最前列,就退出這個業務。”陳清的這番話顯示了紐約梅隆專注於核心業務的決心。進入2010年,紐約梅隆更是加大了這一並購力度。

2010年2月,紐約梅隆斥資23.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PNC金融服務集團旗下的全球投資服務部門,這筆收購使紐約梅隆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向基金經理提供基金會計、資產管理等服務的提供商;

2010年3月,紐約梅隆以3.43億美元的價格從德國BHF銀行和奧本海默公司手中收購BHF資產服務公司及其基金管理子公司——法蘭克福基金管理公司。這項交易擴大了其在全球最大基金市場之一——德國的市場份額,使紐約梅隆成為德國市場上第二大托管市場服務商和重要的德國證券服務供應商,也為業務的增長創建了一個強勁的平台。

紐約梅隆的發展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不僅獲得穆迪Aa2的信用評級,今年以來,其股價更是累計漲幅達到15%。但是由於業務模式的特殊性,紐約梅隆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國普通民眾中相對較低,一些人甚至很難理解該集團的業務,當一種證券從一個市場被賣到另一個市場的過程中,他們可能參與的業務包括清算、托管、風險評估等。為此Gerald L.Hassell之前舉了一個一目了然的例子——當你購買美國、德國、英國等地的證券或債券時,有超過50%的可能性是紐約梅隆幫助你完成這些交易的。

據悉,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和紐約梅隆商業模式相同的金融機構。

“銀銀”合作

自1994年在上海設立機構以來,紐約梅隆已經和中國企業、金融機構建立了廣泛的業務關係,擁有超過100個業務合作夥伴。目前,紐約梅隆在中國的業務包括資產管理、資產服務、存托憑證和資金服務等。通過這些業務,紐約梅隆為機構投資者(包括QDII和QFII)、保險公司、存托憑證發行商、金融機構等目標客戶群提供多元化的專業服務。在談到與國內銀行的關係時,陳清說,“由於紐約梅隆獨特的商業模式,我們和國內銀行不是競爭,而是合作。”

紐約梅隆是世界領先的資金服務銀行,每天處理全球1.6萬億美元的支付交易,為各銀行提供現金管理解決方案、全球支付服務和貿易融資服務。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融資交易國家,兩者之間的“互補合作”關係非常緊密。據悉從最初的美元清算、貿易融資服務,到目前紐約梅隆和中國金融機構的合作已經拓展到了資產管理、全球托管以及清算等服務。